第四百八十七章 抄家的利益分配(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是李桓想歸想,做歸做,卻是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李桓竟然會就這麼光明正大的說了出來,這自然就讓一些官員看李桓的目光滿是複雜之色。
坐在那裡的朱厚照輕咳一聲,在場一些官員的心思朱厚照多少能夠猜到一些,肯定是非常不滿李桓利用寧王釣魚的舉動。
不過想到竟然有那麼多人同寧王相勾結,可以想象天子絕對是站在李桓這邊的。
這會兒朱厚照目光掃過一眾人,最後落在李桓身上緩緩開口道:「李卿先前派人快馬呈報一份密奏以及一部分抄家的賬冊,那資料當真屬實嗎?」
朱厚照此話一出,頓時在場十幾名重臣的目光齊刷刷的落在李桓身上。
說實話如果說李桓只是抄沒了數百萬兩乃至上千萬兩的財物的話,或許朱厚照也就瞞著滿朝文武將那些財物收歸私庫了。
但是不要忘了,那可是涉及到數以億計的財物,便是朱厚照身為天子也清楚,這麼大一筆財物根本就不可能全部放入私庫當中。
朱厚照不是昏君,在看到李桓所呈上的那密奏以及賬冊之上所涉及到的抄沒而來的財物資料之後,朱厚照便召集內閣以及朝中重臣開了一個小會,針對這一筆堪稱恐怖的財物的歸屬做了一個商議。
至今朱厚照都還記得當一眾有資格參加會議的那些重臣得知李桓所抄沒而出的那麼多的財物的大致數字的時候的反應。
可以說所有人的人都是一副難以置信的模樣。
這會兒天子以及一眾重臣最關心的不是被押解回京的寧王以及那些罪臣需要如何處置,而是那一筆堪稱恐怖的財物是否已
經順利運回,還有那一筆財物的數字是不是真的如賬冊之上所言,真的有那麼多。
在一道道的目光注視之下,李桓緩緩點了點頭,向眾人確認了那一筆財物的數字就如那一份賬冊之上所記載的那般。
而看到李桓點頭的在場一眾人則是面色微微一變,哪怕是早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可是當李桓真的點頭確認的時候,仍然是免不了為之震撼。
身為戶部主官的尚書以及左右侍郎更是面露欣喜之色,那麼大的一筆財物,不管怎麼分,反正到時候他們戶部絕對會有一大筆的進項。
一想到戶部將會得到一大筆的進項,做為戶部的主官,不高興才怪。
身為內首輔的王陽明這會兒同樣雙目之中閃過精芒,他雖然說早就知道李桓在抄家方面有著天賦,也知道李桓平定寧王叛亂,朝廷肯定會有一大筆的進項,但是也沒有想過這一筆進項的數額竟然會是那麼的驚人。
就聽得李桓緩緩將此番抄家所得的財物一一道出:「計有銀一億兩千三百萬兩,金八百五十萬兩,珠寶玉器計有五萬八千六十餘件,礦山一千三百餘座、良田七百八十五萬餘畝、商鋪三千兩百餘家,糧食約八百四十萬石.」
不得不說這一個個的數字是那麼的震撼人心,聽在一眾人耳中就如同仙樂一般,尤其是做為天子的朱厚照,更是心中歡喜。
待到李桓話音落下,朱厚照便是忍不住的道:「李卿,這些財物不知何時能夠運抵京師?」
此刻不單單是朱厚照,便是在場一眾人也都齊齊的看向李桓。
這麼一大筆的財物,他們自然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將之收歸朝廷,雖然說這幾年因為李桓的原故,朝廷的財政大為寬裕,甚至還能夠有所結餘,但是誰又會嫌錢多呢,更何況還是那麼大一筆銀錢。
李桓稍稍沉吟一番道:「回陛下,因為涉及的財物實在是太多,單單是運送這些財物的船隻就足足有上百艘之多,為了保證這些財物的安全,臣曾是加派了上萬精銳一路護送,所以說時間上倒是慢了一些,不過若是不出什麼意外的話,至多三五日便能夠抵京了。」
如果說是幾十萬或者上百萬兩的財物的話,幾艘船便是足夠了,順著大運河根本就要不了幾日便可順利抵京。
但是誰讓這次抄沒的財物數量太過驚人了呢,單單是為了轉運這些財物,李桓便蒐集了上百艘的大船,為了保障一路上的安全問題,李桓更是做出了規定,這些船隻每日行多少路程,在什麼地方歇息都是規劃的無比詳細。
雖然說李桓也不信有人敢冒著那麼大的膽子半路上劫掠官船,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小心駛得萬年船,所以說哪怕是李桓率領大軍班師回京了,結果那些財物尚且還需要幾日才能夠抵京就不奇怪了。
在場眾人聞言都是露出了幾分期待之色,不過這會兒王陽明輕咳一聲,看向天子還有李桓開口道:「陛下,不知關於這一筆財物,到底要如何分配才是?」
此話一出,眾人皆是看向了天子還有李桓。
這麼大一筆銀錢,進入國庫的話,那麼如何使用他們便有話語權,若是進入了天子的私庫,他們怕是就只能眼饞了。
這個時候便是王陽明也必須要代表百官同天子爭奪這一筆財物的分配,否則的話,一旦王陽明無動於衷,只怕滿朝文武都會認為王陽明無法代表百官,到時候所引發的後果可是一點都不小。
朱厚照倒是對於王陽明開口沒有什麼意外,便是王陽明不開口,在場的一眾官員也必然不會放過那麼一大筆的銀錢。
就聽得朱厚照向著李桓笑道:「李卿,不知你認為這一筆財物要如何分配才好?」
李桓倒也沒有想著真的將所有的財物
都送入天子國庫,因為這也根本就不現實,而且李桓也知道,天子開口詢問於他,並不代表他便真的能夠主導這麼一大筆的財物的分配了,當然也不是說他的話就沒有什麼話語權。
稍稍沉吟了一番李桓看了一眾人一眼,又向著天子拱了拱手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其中大部分金銀、糧食歸入國庫,而金銀珠寶、店鋪、田地、礦山等充入內務府更合適一些!」
【求月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