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蘇平眼眸之中帶著幾分不信任的看向一旁的李桓,似乎在蘇平眼中,李桓根本就不是什麼適合的人選。

王陽明只是淡淡的看了蘇平一眼,神色平靜的道:「王某不過是一介文人罷了,論及對兵事上的瞭解,又如何及得上勇冠三軍,從無敗績的冠軍侯。」

說著王陽明衝著天子一禮道:「臣以為三軍主帥非冠軍侯不可,請陛下明鑑。」

朱厚照微微頷首,看向李桓道:「李卿以為如何?」

此時李桓則是一臉笑意的道:「承蒙英國公、王閣老看重,臣且毛遂自薦,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若不能平定寧王叛亂,臣願提頭來見!」

「好!」

不等其他人反應過來,朱厚照豁然起身,臉上帶著幾分振奮之色一聲大喊,而蘇平等人則是心中生出不妙的感覺來。

正欲開口,

然而此時天子已經開口道:「中軍都督府都督,冠軍侯李桓聽旨!」

李桓當即上前一步向著天子拜下道:「臣在!」

朱厚照當即便道:「朕欽封你為威武大將軍,提督三軍,主持平定寧王叛亂事宜!」

李桓一禮拜下高聲道:「臣領旨謝恩!」

李桓同朱厚照君臣二人彷彿是排練好的一般,眨眼之間便將這麼一件大事給定了下來,並且走完了流程。

以至於蘇平等人反應過來的時候,連開口的機會都沒有。

此時看著已經領了天子旨意的李桓,再看看朱厚照,蘇平等人卻是不知道究竟該說些什麼好了。

王陽明根本就不配合他們,甚至主動放棄,以至於他們根本就沒有一個適合的人選同李桓相爭。

滿朝文武之中,除了王陽明有足夠的資歷同李桓爭一爭之外,還真的沒有其他人比李桓更適合的了。

勳貴集團都能夠看出的問題,蘇平等人如何看不破。從一開始他們就看出寧王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說不得此番平叛也是一個博取戰功的機會。

本來他們是本著將王陽明擠出中樞,但是卻有軍功做彌補,料想王陽明肯定也不會有什麼意見,畢竟如果王陽明此番真的能夠平定寧王叛亂,到時候再進一步,從侯爵之位再進一步,成為世襲的公爵之位也不是沒有可能。

要知道那可是與國同休的世襲公爵之位啊,他們就不信王陽明能夠抵擋得住這般的誘惑。

正因為如此,哪怕是他們知道王陽明肯定是能夠看出他們的心思,卻也是沒有絲毫擔憂,當著王陽明的面向天子舉薦的緣故。

王陽明離開中樞,卻是有著世襲罔替的公爵之位可得,換做是他們的話,該作何選擇那是再簡單不過了。

只可惜他們怎麼都沒有想到,王陽明竟然絲毫不受影響,彷彿是不知道此番主持平叛之事對他到底意味著什麼一樣,毫不猶豫的便放棄了這麼好的機會。

這會兒事實已經成了定局,除非是滿朝文武齊齊站出來反對,否則的話想要讓天子改變主意根本就不可能。

然而滿朝文武本就不是鐵板一塊,如今李桓、王陽明在朝堂之上那也是有一批搖旗吶喊的官員依附,所以說便是將此事鬧大,鬧到了朝堂之上,也是無法改變如今的局面。

朱厚照掃過眾人,朗聲道:「諸位卿家既然沒有什麼意見,那麼此事便這麼定了,朕希望眾卿能夠勠力同心,助朝廷平定寧王叛亂,朕定然不吝封賞。」

隨著訊息傳開,寧王舉兵造反的訊息就如同長了翅膀一般在京城之中傳播開來,一時之間成了京師無數百姓熱議之事。

與此同時天子拜李桓為大將軍,提督三軍,主持平叛事宜的旨意也傳了出來。

不少百姓聞知李桓主持平叛事宜,皆是讚歎天子慧眼識人。

不過三日時間,京城城郊,五萬精銳之師緩緩開拔自京郊大營之中走出,旌旗林立,煞是威武。

無數從四面八方趕來看大軍開拔的百姓看著那黑壓壓一片一眼望不到邊際的精銳大軍,一個個的看的目瞪口呆。

無論是那成千上萬的精銳騎兵還是數百上千門的火炮,又或者是那渾身散發著煞氣的三千營、神機營。

只能說如今的京營將士真的是今非昔比,在李桓的嚴格操練之下,京營大軍絕對算得上是精銳之師,便是那些看熱鬧的百姓都被那數萬大軍開拔的景象給鎮住了。

別說是那些沒有什麼見識的百姓了,便是今日隨同天子一起前來為李桓送行的朝中文武百官這會兒看著那威武之中充斥著煞氣的軍伍士卒黑壓壓一片的景象的時候,也是一個個的看的目瞪口呆,臉上滿是難以置

信的神色。

儘管說不少官員知道京營在李桓手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是道聽途說終究是道聽途說,沒有親眼所見的情況下,對於京營大變樣的傳聞,大部分的官員其實是持懷疑的態度的。

畢竟以往京營到底是什麼樣,他們那是再清楚不過了。可是如今親眼看著那堪稱威武雄壯的精銳之師,那種撲面而來的衝擊,真的是讓人心神為之震撼。

而百官的反應看在朱厚照的眼中,自是讓朱厚照心中生出幾分提氣以及與有榮焉之感。

【月底兩天了,有月票的給砸下,別過期作廢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