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大軍開拔(第1/2頁)
章節報錯
英國公這一開口,頓時邊上的幾名勳貴也是齊齊開口,立場無比的一致,向著天子舉薦李桓做為此番平叛的主帥人選。對於能否順利平叛,說實話做為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在場的幾位勳貴絕對可以說是勳貴集團的核心人物了。
而身居高位的他們也更加清楚如今大明所掌握的軍事力量到底有多麼強橫。
如果說是放在數年前的話,或許他們還會有些擔心,因為那個時候京營真的是戰鬥力堪憂,真的要是拉到戰場上去,結果還真的不好說。
可是如今的京營在李桓的一番裁汰改革之下,絕對可以說的上是精銳之師,尤其是在經歷了韃靼入侵一戰之後,李桓更是從軍中抽調了大量上過戰場,見過血的精銳進入京營,直接讓京營的戰鬥力又提升了一大截。
不是他們瞧不上膽敢起兵造反的寧王,不說就憑寧王手下那點兵馬甚至都沒有見過陣仗,就算是寧王手下的兵馬算得上精銳,只怕也不可能是朝廷大軍的對手。
有著這般的認知,在英國公、成國公他們看來,此番平定寧王叛亂那就是一次大好的建功立業的機會。
前番平定安化王叛亂,再加上抵擋韃靼入侵一戰當中,他們這些勳貴之間的子弟可是有不少直接在這一戰當中憑藉著功勳一躍成為了軍中掌握了實權的將領,甚至還有幾人憑藉著軍功得以封爵。
大明這麼多年來,除了開國之初再加上靖難之變,可以說是鮮少有什麼機會能夠讓人得以封爵的。
如今寧王竟然跳出來造反,這在一眾勳貴眼中,寧王那就是在給他們家中的子嗣創造機會啊。
可以說這個時候就算是李桓沒有統軍平叛的念頭,他們也會想辦法勸說李桓,然後將李桓推上主帥的位子去。
朱厚照看了張侖、朱輔等人一眼倒是沒有開口說什麼,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楊廷和、王陽明等人。
勳貴一方發表了自身的意見,朱厚照自然是也要看看文臣一方有什麼意見,雖然說方才有人提出要王陽明統軍平叛,但是很明顯那只是個別人的意見,並不能代表大部分文臣。
似乎是注意到了天子的目光,楊廷和、劉宇等人卻是沒有開口的意思,他們也不是傻子。
以他們對天子的瞭解,這一次平叛的主帥人選,十之八九是要落在李桓的身上。至於說派王陽明統軍平叛,在他們看來根本就不太現實。
縱然是王陽明先前充任三軍主帥,成功的大敗韃靼入侵,絕對算得上是此番平叛的最佳人選之一。
可是不要忘了,如今大明正值推行稅賦改革的重要關口,而稅賦變革正是由王陽明親自推行,可以說這個時候一旦王陽明從中樞離開前往江南之地平叛的話,那麼必然會對稅賦改革的推行造成極大的影響。
至於說李桓來主持稅賦變革之事,不是他們瞧不上李桓,而是李桓真的沒有這般統籌全域性的能力。
再加上李桓的身份,也不可能贏得朝中官員的認可,也只有王陽明自身的身份,才真正的能夠穩定四方。
所以說在這個時候,這種環境之下,只要天子和王陽明不傻就必然不會讓王陽明離開中樞。
看清楚這些的情況下,哪怕是楊廷和、劉宇他們想要推波助瀾,藉此良機將王陽明擠出中樞,恐怕天子那一關也過不去。
不過楊廷和、劉宇二人沒有開口,卻有其他人站了出來。作為兵部左侍郎的蘇平這會兒臉上帶著幾分正色,向著天子恭敬一禮道:「啟稟陛下,臣以為此番平定寧王叛亂,定要一位德才兼備,能力出眾的重臣出馬方可,遍觀我朝上下,唯有王閣老有此資格,所以臣以為陛下當拜王閣老為三軍主帥,主持平叛之事。」
楊廷和、劉宇二人不開口並不代表其他
的官員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能夠走到如今的高位,哪一個都算得上是人精一樣的人物。
平日裡但凡是不涉及到自身利益,不被眼前的利益所矇蔽了心智的話,他們絕對可以說得上個個都是人精,不敢說走一步看十步,可是走一步看三步那絕對是一種本能。
就像現在幾乎是憑藉著本能便讓他們意識到眼下絕對是將王陽明擠出朝堂的最佳時機。
不用多久,只要王陽明離開中樞一年半載的時間,那麼眼下正推行的稅賦改革,他們便可以上下其手將其搞黃。
有王陽明在中樞坐鎮,說實話,他們這段時間還真的是見識到了王陽明的手段,可以說有王陽明在的情況下,他們一個個的還真的沒有那個能力能夠在王陽明眼皮子下面做什麼手腳。
也正是因為如此,稅賦改革才真正的能夠推行下去,真要是換了其他人來,別看有天子的大力支援,再加上錦衣衛從旁監督協助,恐怕也不可能像如今這般順利。
如今朝堂之上不知多少官員心中對王陽明、李桓等人心懷怨懟,只是他們根本就奈何不了李桓、王陽明。
懷著這般心情的可不只是下面的官員,就算是如今在這御書房當中,就不止一人兩人。
就好比蘇平,平日裡看上去似乎是沒有什麼鮮明的立場,可是眼下卻是不經意之間便顯現出了其態度來。
蘇平話音落下,立刻就見幾道身影也跟著站了出來,一臉正色,為國為民模樣的向著天子道:「蘇侍郎所言甚是,我朝上下,唯有王閣老最適合,相信有王閣老親自出馬,區區寧王足可手到擒來。」
朱厚照神色平靜,讓人看不出其心中到底是什麼想法。
不過天子這會兒也衝著蘇平等人微微點了點頭,目光投向王陽明笑道:「若朕拜愛卿為三軍主將,主持平定寧王叛亂之事,不知王愛卿以為如何?」
王陽明聞言當即便正色向著天子一禮道:「啟稟陛下,臣承蒙陛下厚愛,心中甚為惶恐,然則臣有自知之明,平定寧王叛亂一事,關係我大明江山社稷,臣以為當選一更適合的人選方可。」
蘇平等人聞言不禁眉頭一皺,方才天子開口,他們以為天子準備任憑王陽明為帥,主持平定叛亂之事。
可是現在王陽明竟然開口回絕,這如何不讓蘇平等人心中憋著一股子不痛快。
再沒有這麼好的機會將王陽明擠出中樞了,若是真的讓王陽明繼續停留在中樞,他們豈不是要坐視稅賦改革繼續推行下去。
一想到下面的門生故吏那一份份私下裡來信的抱怨,乃至他們各自的親朋至交來信之中的不滿,蘇平等人不禁有些急了。
就見蘇平深吸一口氣衝著王陽明躬身一禮道:「閣老此言差矣,放眼我朝上下,還有何人能夠比閣老更適合統帥三軍的人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