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什麼叫欺上瞞下(第2/3頁)
章節報錯
半個月之前便已經下到了玉田縣之中,但是面對這一命令,包括張可這位縣令在內,可以說縣衙之中沒有一個願意執行的。
要說攤丁入畝首先便要清查人口、釐清各地田畝數量,這一舉措首先觸及的便是在場這些人的利益。
多了不敢說,玉田縣至少兩三成的田地以及人口都在在場這些人背後的家族的名下,但是這些人多年來卻是從來都沒有給朝廷貢獻過一絲一毫的稅賦。
而朝廷所徵收的稅賦自然也就被他們給均攤到了那些貧苦小民的頭上。
有田地的便徵收丁口稅以及田賦,沒有田地的一樣也要交丁口稅,更是要服各種徭役。在這些人看來,他們與皇家共享天下,皇家佔了其中好處的大頭,他們這些人自然也要佔其中一部分好處不是嗎。
若是沒有好處的話,他們還做官幹嘛。
想他們削尖了腦袋進入官場可不是為了造福百姓、教化萬民,為的則是利用手中的權柄如何為自己謀取各種的利益。
而當官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能夠上下其手,為其背後的家族免去許多的稅賦。
現在朝廷竟然想要清查田畝,妄圖將稅賦攤入田畝之中,自此以後稅賦合一,不再按照人頭徵稅,而是要按照田地徵稅。
無田者不納稅,田地多者多納稅。
這在正常人看來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可是在這些官員看來,這攤丁入畝之法充滿了森森的惡意,完全是拿刀子在割他們的肉啊。
出身於玉田大族劉氏的劉德做為玉田縣教諭,自身本身便是一位舉人老爺,在縣中那也是廣有賢名,算得上是玉田縣士林的代表人物之一了。
此時劉德卻是面色陰沉的看著張可道:「縣令大人,咱們先前不是已經商議好了嗎,既然朝廷有令,咱們也當遵從,就將先前準備好的那一份田畝人口黃冊呈上去便是。」
眾人聞言皆是微微點了點頭。
按照他們先前所商議出來的辦法,那就是他們在原本玉田縣記錄了田畝、戶籍的黃冊的基礎上稍稍動一些手腳,然後交差便是。
畢竟玉田縣田畝數量多少、人口多少,只要他們這些人不說,朝廷又怎麼可能知曉,除非是朝廷派來人手仔仔細細的調查一番,才有可能會察覺到其中的端倪。
可是此番朝廷在數省之地推行改革之法,涉及府縣數十上百之多,這麼多的府縣,主持改革的李桓以及王陽明他們又能夠派出多少人手來進行調查呢。
最終還不是要依照他們這些地方官員所呈報上的資料來徵收稅賦嗎?
反正徵收就徵收吧,;他們已經將屬於他們的田畝、以及寄託在他們名下的那些百姓從黃冊之上抹去,朝廷想要收稅,自然也就收不到他們身上來。
雖然說這種手段無比粗糙,但是卻是最為簡單有效的。
劉德輕咳一聲看著張可道:「縣令此番召咱們前來,莫不是出了什麼變故不成?或者說朝廷已經下旨收回成命,停止改革.....」
張可聞言微微搖了搖頭,神色之間帶著幾分鄭重之色道:「諸位,有一個非常不好的訊息。」
看張可那一副模樣,眾人心中一緊盯著張可道:「大人不妨直說。咱們還真不怕什麼麻煩。」
張可輕咳一聲緩緩道:「朝廷派遣下來督查地方變革的巡查官員明日便要進入我玉田縣境內,到時候我等要親自迎接並且向其彙報攤丁入畝改革的進展情況。」
劉德聞言不禁眉頭一挑道:「巡查官員到來?還要咱們彙報改革的進展情況?」
張可露出幾分苦笑之色道:「是啊,咱們這些日子根本就沒有去推行什麼變革,甚至朝廷下令曉瑜百姓知曉變革之事咱們也沒有去做
,縣中百姓根本就不知道此事,若然明日巡查官員發現咱們什麼都沒有做的話.....」
不少人登時皺起了眉頭,就如張可所說的那般,他們是真的沒有將朝廷的政令宣傳下去,可以說偌大的一個玉田縣,真正知曉朝廷下旨變革稅賦之法的訊息的,除了他們在場的十幾人之外,根本就沒有其他的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