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無敵窩裡鬥【求雙倍月票】(第2/5頁)
章節報錯
尤其是對於李桓而言,區區百斤重的盔甲,對他來說不敢說輕若鴻毛,卻也是感受不到絲毫的壓力。
一襲黑色甲冑在身,雖是純黑色,卻絲毫不顯粗糙,表面鋥亮,將李桓襯托的英武之氣十足。
一旁的朱厚照看著李桓那一身盔甲在身的模樣不禁眼中放光衝著丘聚、高鳳二人道:“大伴,給朕吩咐將作監,就按照李卿這具盔甲,為朕也打造一件出來。”
顯然是沒想到朱厚照竟然還有這般人來瘋的一面,兩人不敢違背朱厚照的旨意,連忙點頭應了下來。
反正他們跟在朱厚照身邊,早就知道朱厚照喜好武事,正跟著李桓修煉一門可以增長氣力的功法,所以他們倒也不擔心真的將盔甲打造出來會給朱厚照造成什麼傷害。
嘩啦一聲響,李桓衝著朱厚照拜倒道:“臣,拜謝陛下。”
朱厚照竟然能夠想到為他打造這麼一身盔甲,這等寵信自是令人感動,李桓自也不例外。
朱厚照上前將李桓扶起看著李桓道:“朕只希望李卿此去能夠平安歸來,朕還想著有朝一日你為朕之大將軍,為朕開疆拓土呢。”
李桓聞言豪情頓生,哈哈大笑道:“大明昭昭,山河永固,日月所照,皆為漢土!”
朱厚照同樣雙目放光的道:“日月所照,皆為漢土。”
大明正德二年三月二十八,一道聖旨傳出,令滿朝文武為之側目。
欽封李桓為中軍都督府都督籤事,享欽差儀仗,巡視福建、江浙諸省,徹查福建錦衣衛千戶韓凌滅門一案,曉諭地方文武,皆受節制,凡有違逆者,許先斬後奏。
這一道旨意直接炸懵了不少人,有人沉思思考天子在劉瑾推行新政的緊要關口突然之間派李桓以欽差的身份赴東南之地徹查錦衣衛千戶滅門大案到底意指何方。
同時也有人聞訊大喜,在京師重地,錦衣衛的力量極強,哪怕是他們恨李桓要死,縱有千般手段,卻也難以施展,但是如果李桓離開了京師,他們便有把握讓李桓再也沒有機會回來。
正常而言,做為代天巡查地方的巡查御史一般都是由文官充任,像李桓這般以錦衣衛官員、中軍都督府都督籤事武職的身份充任卻是極其罕見。
不過隨後宮中傳出的一道旨意讓一些想要以此做問題的官員閉上了嘴巴。
原來朱厚照又令督察院御史王守仁為巡查副使隨行。
王守仁在正德初年因為得罪了劉瑾的緣故被劉瑾貶謫至貴州龍場,這一呆就是兩年時間,不久之前才在李桓的建議之下,由天子下詔將其召回,入督察院,任命其為十三道監察御史當中的福建道監察御史。
可以說王守仁從貴州龍場一驛丞一躍成為十三道監察御史之中的一道監察御史,絕對是一飛沖天了。
雖然說品階上沒有提升多少,可是權柄之上簡直是天壤之別。
驛丞是什麼官傻子都知道,可是負責一道監察的監察御史,那可是權柄赫赫,幾乎無其不可監管的部門。
任何一道監察御史下到地方几乎就相當於是代表天子的巡按御史,見官大一級,無人不受其監察,縱然是分封地方上的王爺見了,也要畏懼上幾分,生怕對方一道奏章呈於天子,為自己帶來禍事。
雖然說此番天子任命李桓為欽差正使,王陽明為欽差副使,有違常例,畢竟朝中文武早已經習慣了以文御武,這一次卻是將李桓擺在王陽明這監察御史上面,自然是讓不少官員很是不滿。
可是考慮到李桓身份的特殊性以及這次也是徹查錦衣衛內部大案,文官集團倒是罕見的沒有在這件事情上面大做文章予以阻撓,使得天子的旨意順利透過。
李桓接到天子旨意之後,第一時間便命令陳耀召集三百錦衣衛,與此同時,谷大用前日所許諾的一百騰襄四衛精銳甲士也由一名百戶官的帶領下前來聽用。
負責統領一百騰襄四衛銳士的百戶官名喚趙大柱,名字雖然不怎麼樣,但是這趙大柱在騰襄四衛之中能夠脫穎而出被谷大用挑選出來給李桓聽用卻是有著真材實料。
年約三十歲的趙大柱出身於地方衛所,其父乃是世襲衛所千戶,只可惜他上有兩個兄長,所以那世襲的千戶官與他自是無緣,但是趙大柱卻又天生神力,自幼習武,練就了一身好武藝。
於是趙大柱之父便在千年谷大用整頓騰襄四衛營之時疏通關係將趙大柱給送進了騰襄四衛營。
趙大柱憑藉著一身強悍的實力在一次軍中大比之中進入了谷大用的視線,從一介小伍長一躍成為統領上百精銳兵卒的百戶官。
其一身實力之強被谷大用贊為騰襄四衛營近兩萬人中前三甲之列。
說實話,李桓見到趙大柱的時候還真的是頗為驚訝,因為趙大柱修煉的同樣是將門傳承的橫煉外家功夫,一身實力之強在李桓看來甚至要強出陳一刀幾分,絕對是一流好手中的佼佼者。
因為出身世襲千戶之家,再加上又在御馬監統轄的騰襄四衛營聽用,所以趙大柱對於被派到李桓手下聽用並無一絲的不願與不服。
相較於文官集團那種面對錦衣衛或者太監又或者武將之時的那種高傲與不屑,趙大柱的出身顯然不會有這種毛病。
尤其是李桓主動與他交手之下,不過十幾招便令其毫無招架之力,這一下就讓趙大柱對李桓心悅誠服。
看著三百錦衣衛、一百騰襄四衛精銳甲士,雖然說只有四百人,但是李桓竟有一種直面上萬人馬的感覺。
巡查完了錦衣衛以及一眾兵卒,李桓衝著陳耀道:“可曾通知了那位王陽明監察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