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來自天子的賞賜【求月票】(第1/3頁)
章節報錯
太后看了朱厚照的反應不禁瞪了朱厚照一眼道:“喊什麼喊,本宮倒是覺得你舅父說的不是沒道理,錦衣衛絕對不能夠放縱,否則必然會導致百官離心。”
朱厚照皺眉道:“母后,兒臣知道其中輕重,朝中的事情,兒臣會處理好的,母后不用擔心。”
太后看著朱厚照不禁嘆了口氣道:“罷了,本宮說多了只會惹你這皇帝厭煩,不過你也要記得母后的話,以後不要動不動就跑出宮去,你現在已經是天子,肩負一國之眾,谷大用那奴才,本宮替你教訓了一下,等下你將他也帶回去吧。”
朱厚照聞言鬆了一口氣道:“嗯,兒臣知道了。”
陪著張太后用了飯,朱厚照從太后宮中出來的時候,就見谷大用這會兒正用一種頗為古怪的姿勢站在那裡。
見到朱厚照自太后宮中出來,谷大用幾人忙湊了上來,尤其是谷大用一臉委屈的道:“陛下,老奴實在是冤枉啊,也不知道是誰在太后耳邊嚼舌根子,害的老奴被太后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朱厚照瞥了谷大用一眼道:“行了,朕看伱這不是活蹦亂跳的嗎?告你狀的人不是別人,你有本事就去找朕那舅父的麻煩,你看母后怎麼收拾你。”
谷大用聞言頓時一咧嘴道:“啊,竟然是建昌侯、壽寧侯二位國舅爺,老奴哪敢去尋他們二位的麻煩啊!”
這要是換做是其他人敢給他谷大用上眼藥的話,他肯定要去尋對方的麻煩,但是如果說是建昌侯張延齡、壽寧侯張鶴齡這一對兄弟的話,他谷大用還真的不敢去。
做為當今太后張太后的親兄弟,張延齡、張鶴齡兄弟二人早早的便被孝宗皇帝敕封為建昌侯、壽寧侯。
也是因為孝宗皇帝專寵張太后一人,結果就是養成了這一對兄弟二人目中無人、荒誕不羈、無法無天的性子。
當年孝宗皇帝在位的時候,一次孝宗皇帝在宮中舉辦家宴,其中便有張延齡、張鶴齡這一對兄弟。
家宴過程中,孝宗皇帝有事暫且離開,而張鶴齡竟然藉著酒意想要帶上孝宗皇帝落在席間的帝冠,恰逢內侍何鼎發現,然後何鼎將此事奏於孝宗皇帝,言張鶴齡大不敬之罪。
結果卻是何鼎這位內侍被下入獄中,張鶴齡安然無恙,甚至就連何鼎也被張太后派人打殺於獄中。
此事當年可是極其轟動有名,知曉這件事的絕不在少數,谷大用自然是不想招惹這麼一對兄弟。
這幾日李桓倒是顯得清閒了不少,錦衣衛衙門當中事情不多,自然而然李桓也就沒有什麼事。
不過李桓清閒了並不代表就沒有麻煩了,因為他前幾日搞出來的抄家風波,百官果然一個個的上奏章彈劾於他,按照谷大用的說法,那就是彈劾的奏章都能夠將一間房子給堆滿了。
對於這些,李桓倒是不怎麼在意,這些官員除了彈劾之外,根本就拿他沒有辦法,他李桓行得正坐的端,就算是彈劾,這些官員也是抓不住什麼把柄。
所以哪怕是百官群情洶洶,單單是天子那一關他們都過不了,自然也就拿李桓沒有什麼辦法。
這一日,李桓正在衙門裡翻看陳耀剛剛拿來的關於當初被拿下的那馬三的口供。
不得不說,那馬三還真不愧是蔡文的死士,落入到錦衣衛手中,被刑訊逼供了那麼多天,竟然一點有用的東西都沒有問出來。
陳耀站在一旁,臉上滿是羞惱之色道:“大人,那馬三的嘴巴實在是太緊了,我在錦衣衛這麼多年都沒有見到幾個像他這般不怕死的。您是不知道,錦衣衛詔獄之中審訊犯人的手段在他身上都用了一個遍,愣是撬不開他的嘴,甚至幾次差點被他自殺成功。”
李桓皺了皺眉頭道:“這人只怕是個死士啊!”
聽李桓這麼說,陳耀沉默了一番道:“人已經不行了,就在不久前剛嚥了氣,屬下無能,沒能從其口中獲得什麼有用的東西。”
李桓卻是笑了笑道:“不必如此,那人的身份就算是撬開了嘴,除了能夠掌控一些殺人放火的罪證,怕是也得不到其他的東西。”
陳耀看著李桓突然問道:“大人,其實單單是韓凌千戶、程義百戶他們所收集的關於蔡文的罪證便已經可以將蔡文徹底釘死了,大人為何……”
李桓微微一笑道:“你是好奇我為什麼沒有請陛下將那蔡文給拿下對嗎?”
陳耀點了點頭。
李桓眼中閃過一道厲色道:“我比任何人都想將那蔡文拿下,可是蔡文只是盤踞在東南沿海之地的龐大利益集團的冰山一角罷了,動蔡文容易,可是要去觸碰這一利益集團,若是沒有做好準備,只怕後果不堪設想啊。”
陳耀面色一變,看著李桓擔心的道:“大人,您……”
李桓衝著陳耀微微搖了搖頭,關於蔡文,李桓自然有著自己的想法,大明東南沿海之地海貿之盛,不知道養活了多少地方豪紳、朝中大員。
這些人就如同貪婪的吸血蟲一般趴在大明那臃腫的軀體之上拼命的吸血。
別看他在京師之中抓了一批官員,甚至還將謝遷、劉健給搞出了內閣,可是相比他想要做的事情,這點事情根本就不算什麼。
揮手讓陳耀離去,李桓坐在那裡,口中輕聲呢喃:“開海,改變大明就從開海而始。”
都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如今的大明盛世已過,種種弊端、亂象已顯,民間土地兼併已經到了極其可怕的程度。官員腐敗、吏治敗壞,不然幾年之後地方上也不可能會爆發劉六劉七起義。
雖然說只是小規模的起義,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明皇朝開始走向衰敗,若非是後來出了一位張居正進行改革,給大明續了一口氣的話,可能大明未必有近三百年的國運。
他李桓既然來了,總要在這世上留下點什麼不是嗎?
那就從改變大明開始。
守在廳外的馬鳴看了看陳耀,再看看坐在那裡彷彿神遊天外一般的李桓,卻是不知道李桓心中在做著什麼樣的決定。
“聖旨到,李桓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