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陛下,臣回來了!【求訂】(第1/6頁)
章節報錯
古老的城門之外
陝地一眾官員此刻正聚集在城門口處,以陝西巡撫、三邊總督楊一清為尊,眾人正恭送欽差李桓回京。
自前日李桓親自坐鎮法場,連斬一百多名官員及其親眷,一時殺的刑場之上血氣沖天,單單是為了清理法場,府衙便派出了數十名差役,徵召了上千的民夫,整整花了一天一夜的時間,才算是將法場清理乾淨。
據說事後無論是差役還是民夫都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或者說驚嚇。
當然同樣受到衝擊以及驚嚇的還有西安府的一眾大小官員,直到現在動不動就想起不久前那衝擊人心的場面。
此刻楊一清正同李桓低聲敘話。
李桓看著楊一清道:“楊總督,你身為三邊總督,此番李某連屠韃靼人兩個部落,也不知韃靼人會是什麼反應,不過還請楊總督能夠提高警惕,嚴防韃靼人寇邊。”
李桓很清楚,他此番在草原之上屠了兩個韃靼人部落,那位一統了韃靼各部的達延汗若是想要坐穩他那草原共主的位子,必須要為壺裡部、黑河部討一個說法。
所以說韃靼人大舉寇關的可能性極大,到時候九邊之地怕是又要因為韃靼人而狼煙四起,動盪不安了。
不過李桓卻一點都不後悔,雖然說因此引來了韃靼人,但是李桓也知道,即便是他沒有帶人前往草原屠了壺裡部、黑河部,韃靼人該南下寇邊還是會南下寇邊的。
君不見大明這數十年邊軍沒有踏足草原一步,韃靼人還不是年年南下寇邊。
聽了李桓的話,楊一清捋著鬍鬚,眼眸之中閃過一道精芒道:“李大人儘管放心便是,下官身為三邊總督,定然會嚴防韃靼人入寇,絕不使三邊有失。”
李桓聞言笑道:“有楊總督這話,李某也就安心了。”
楊一清有出將入相之才,若是有心防備的話,韃靼人想要寇邊還真的沒有那麼容易,至少想要從其坐鎮的延綏、寧夏、甘肅三邊重鎮入寇沒有那麼容易。
看了楊一清身邊的一眾軍中將領一眼,李桓心中一動道:“此番李某回京,定然會奏請陛下,催促兵部官員核驗諸位的軍功,到時候朝廷肯定不吝封賞。”
雖然說李桓已經將承諾的賞賜以金銀財物的行事發放了下去,但是對於一部分軍中將領來說,金銀之物遠遠沒有加官進爵的誘惑大。
所以說這會兒聽李桓這麼一說,不少將領眼中都閃過興奮的神采。
在他們看來,有李桓這位欽差做保,他們的功勞肯定能夠直達天聽,到時候朝廷的封賞肯定不會輕了。
“末將等多謝欽差大人。”
李桓微微頷首,目光落在一旁的錦衣衛千戶嶽不群的身上,李桓緩緩開口道:“嶽千戶,別忘了自身的職責。”
嶽不群神色一肅道:“大人儘管放心,屬下定然會整頓陝地錦衣衛,為陛下之耳目。”
聽到嶽不群這話,邊上不少西安府的官員下意識的皺了皺眉頭。
可是錦衣衛本就是天子親衛,乃是眾所周知的天子耳目,天下各地哪裡沒有錦衣衛,錦衣衛強勢,他們的日子就不好過,可是不管他們心中如何想,卻也奈何不得錦衣衛。
不少官員看了嶽不群一眼,似乎是想要將嶽不群這位陝地錦衣衛千戶給記住,然後儘可能躲著對方,別被這位給盯上了。
一陣馬蹄聲傳來,就見幾名將領縱馬而來,為首的正是隨同李桓出征的衛指揮使任平、關征。
翻身下馬,就聽得任平、關征二人向著李桓見禮。
李桓打量著幾人,只聽任平上前一步衝著李桓開口道:“大人,五萬徵召的大軍已經集結完畢,隨時準備開拔,還請大人示下。”
李桓聞言微微點了點頭,他在陝地徵召了足足十萬青壯,為此耗費了大量的銀錢、田畝、錢糧,但是收穫卻也相當之大。
十萬吃苦耐勞的青壯絕對是最佳的兵員,這些青壯只要經過嚴格的操練,上得沙場打上幾仗,不敢說能夠成為精銳中的精銳,但是絕對要強出先前的京營士卒百倍。
十萬兵馬在李桓的命令之下,抽調了繳獲的上萬匹良駒,組建了一支萬人騎兵隊伍。
李桓的目光落在關征身上道:“關指揮使。”
李桓話音落下,關征立刻上前一步,恭敬的向著李桓一禮道:“末將在。”
李桓看著關征,神色肅穆的道:“關征,此番本官回京,只帶回一萬騎兵,四萬步卒,本官留你在陝地操練剩下的五萬兵馬,你可有信心為朝廷,為陛下操練出一支精銳敢戰之師來?”
關征正色道:“屬下必竭盡所能,不負大人所望。”
李桓聞言,哈哈一笑道:“你留在這裡,只管操練兵馬便是,錢糧之物我已經留下,若有所需,可向巡撫楊大人求助。”
說著李桓目光看向楊一清。
楊一清捋著鬍鬚微微頷首道:“大人儘管放心,大人留下這些兵馬本就是為我三邊考慮,若是關指揮使有什麼需要的話,下官畢竟竭盡所能,全力相助。”
原來李桓將十萬大軍一分為二,一部分帶回京師充實京營,一部分留在陝地操練,不用說,李桓之所以留下這些兵馬,其用意如何,別人看不出,身為三邊總督的楊一清心中卻非常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