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象,在百官對李桓幾乎是人人喊打的大環境之下,陳倉他們這些選擇投靠李桓的官員在朝中的處境自然是不怎麼樣。

倒不是誰陳倉他們會受到針對或者說打壓。

畢竟有李桓坐鎮,再加上李桓正在查辦謀逆大案,誰敢在這個時候去尋李桓的人的麻煩啊,這不是沒事給自己找麻煩嗎?

更何況朝中還有閹黨存在,如今以劉瑾為首的閹黨可是拼了命的在找文臣集團的麻煩。

再加上所謂的李黨還只有大小貓三兩隻,最有名的當屬王陽明瞭,但是王陽明究竟是不是李黨,這點誰也不敢肯定,李桓沒有承認,王陽明也沒有明確表態,所以對於王陽明到底算不算李黨,百官倒是沒有一個定論。

若是王陽明屬於李黨的話,那倒也罷了,若不是,那麼李黨可真的算不得什麼,甚至連一名侍郎級別的官員都沒有,在朝堂之上如果說不是有李桓的存在,怕是也沒有幾個人會放在心上。

這會兒陳倉就混在這些官員當中,他打的什麼主意,在場的一眾官員心知肚明。

無非就是想要替李桓打探一下訊息罷了,許多官員無比嫌棄的看著陳倉,但是陳倉卻像是沒有看到這些人的嫌棄目光一般,就那麼談笑風生,絲毫不以為意。

其他不說,單單是這一份厚臉皮,就不是一般人可比。

這要是換做是其他的官員的話,可能早就被人給呵斥走了,但是如今明顯是以戶部官員為主,偏偏陳倉又是戶部郎中,就算是想要趕人,他們也沒有理由啊。

總不能什麼都不講,上來就將陳倉幾人給趕走吧,真那麼做的話,那可就是撕破了麵皮啊。

所以說數十名官員聚集在一起,卻是出現一副頗為古怪的情形,那就是其餘數十名官員遠遠的同陳倉幾人拉開一段距離,一下子就將陳倉幾人給凸顯了出來。

楊廷和遠遠的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嘴角抽了抽。

楊廷和領戶部尚書,對於戶部的情況自然是非常的瞭解,而陳倉又算的上是戶部的幹吏,所以楊廷和對於陳倉也不陌生,只是楊廷和沒想到陳倉會投了李桓。

當然如果不是陳倉投了李桓的話,可能陳倉這會兒也不可能有機會還站在這裡,怕是早就已經被劉瑾報復之下,進了大獄了。

只是淡淡的掃了陳倉幾人一眼,楊廷和向著戶部左侍郎包清、右侍郎侯強等人走了過去。

這些官員聚集在這裡就是為了等候楊廷和,見到楊廷和走過來,眾人連忙迎了上去。

“見過大人。”

楊廷和笑了笑道:“諸位在此等候本官,莫非是有什麼要緊的事情嗎?”

身為戶部左侍郎的包清雖然說不是在場官員在會中官階最高,身份最重的那一個,但是做為戶部的二把手,楊廷和平日裡不管戶部的事情的時候,那就是一把手的存在。

這會讓包清向著楊廷和道:“大人,我等來此見大人,正是想要詢問大人,陛下那裡可曾答應將李桓抄沒的銀錢充入國庫?”

包清這話一出口,其餘的官員目光盡皆投向了楊廷和。

如果說天子點頭的話,那麼一切就好說了,但是他們已經隱約的聽到了傳言,天子似乎並不想將那些銀錢充入國庫,所以這才聚集在一起等著見楊廷和,希望鞥能夠從楊廷和這裡獲得一個準確的訊息,同時也想看看,楊廷和這邊可有什麼對策。

天子不想將抄沒的大量金銀充入國庫,其實包清等人一點都不覺得奇怪,那麼多的銀錢充入內庫,到時候天子想怎麼話就怎麼花,但凡不是傻子,自然不會答應將銀錢充入國庫啊。

在一眾人的期待的目光之下,楊廷和輕嘆了一聲道:“陛下沒有答應。”

雖然說早就已經猜到,可是聽楊廷和這麼一說,許多人眼中還是流露出一絲失望之色。

那可是近千萬兩的銀錢啊,只要能夠充入國庫,將來各項開支,必然會經他們的手,大家多少都能夠分潤到一些好處不是嗎?

可是天子竟然堅持要充入內庫之中,這如何不讓他們為之失望啊。

包清更是急切的道:“大人,這不符合規矩啊,一直以來,但凡抄家所得,皆是充入國庫,陛下此舉,我等不服啊。”

侯強也是在一旁道:“對啊,國庫之中已經沒有多少銀錢了,朝廷實在是太缺錢了,若是有了這麼一筆銀錢,朝廷鞥能夠做多少的事情啊,陛下怎麼能夠與國家爭利呢!”

眼看著一眾人一副義憤填膺的模樣,楊廷和輕咳一聲道:“諸位,老夫也向陛下痛陳厲害關係,言及若是朝廷再拿不出銀錢修繕黃淮河道、救濟陝西災民的話,只怕會危機大明江山社稷。”

眾人從先前流傳出來的訊息當中已經大致知曉了這點,這會兒再聽楊廷和這麼說,許多人皆是向著楊廷和露出欽佩的目光。

“楊閣老心懷社稷,若是此番果真能夠將銀錢充入國庫,修繕河道、救濟災民的話,天下萬民必然感念閣老之恩。”

捋著鬍鬚,楊廷和臉上露出憂國憂民的神色嘆氣道:“百姓感念與否,老夫並沒有想過,老夫只想著能夠為百姓,為大明多做一些事情,只要一想到陝西的災民尚且受凍捱餓,黃淮地區的百姓隨時都承受著大河氾濫決堤的風險,老夫這心便難以安寧,日夜難以入眠……”

聽了楊廷和的一番話,一眾官員更是面露敬佩之色。

一旁的陳倉看著楊廷和不禁面色微微一變,楊廷和這可是陽謀啊,誰都能夠看得出這點,一時之間,陳倉不禁為李桓擔心起來。

對上楊廷和這赤果果的楊某招數,李桓又該如何應對才能保住那些銀錢呢?

包清大叫道:“如此為國為民之舉,陛下又怎麼能夠拒絕,若是陛下不答應將銀錢充入國庫,我等便去求見陛下。”

“對,我等當去求見陛下,為萬民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