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北電最受歡迎教授(第4/5頁)
章節報錯
四年前的《魔女》來勢洶洶,憑藉半部戲的血腥、瘋狂、激爽,就可以殺到豆瓣韓國動作片榜。
這電影不是方方面面都好,但方方面面都透露著一種野性的狂熱,在大局破開之後,誰都好奇下一步,諸天神佛該如何攔這天降魔星。
所以《魔女2》出現的最大必要性,就在於給第一部填坑,並且讓人再次見證魔女具子允(金多美飾),甚或是導演樸勳政乃至韓國商業電影精準點穴的痛快,然後繼續期盼續作。
只可惜,姍姍來遲的《魔女2》忘卻了自身的使命,非但沒有讓故事有足夠分量的進階,反而淪為一部山寨自我的媚俗產物。
它沒有提供充足的資訊量,也沒有展現任何獨立成章的勇氣甚至骨氣,它只是在以一種拖延時間的方式,把自我扯成一部超長預告片,哪怕觀眾可能因此喪失對後續的期待。而最要命的,是它竟然把《魔女》的劇情,又拖泥帶水地講了一遍。
具子允的故事,始於一場滅絕人性的實驗。
孩子們被改造身體,然後根據所獲得的超能力分為三六九等。
最優等如她,強大到激起上層恐懼,於是惹來格殺勿論的清算。
逃脫之後,8歲的她依附於尋常家庭,隱姓埋名十年,最終成功策劃血流成河的復仇。
《魔女2》也是從實驗、失控與逃脫開始,講述一個內外都與具子允極其相似的女孩,偶遇指向普通生活的姐弟二人,在初嘗人間種種情感之後,面對反派阻撓,在激戰中碾壓對方。
兩部電影的起承轉合大差不差,關鍵是,新女主正是具子允的妹妹,而演員卻沒有金多美橫跨兩極的演技。
姐姐最後出場那股子邪氣,會讓人感慨,辛苦看了前面兩小時,是否跟自己太過不去。
《魔女》裡的反派本身已經非常好笑,一個賽一個地裝酷耍帥,不可一世,結果在魔女面前,全是一推就倒的草包。
從商業角度看片中的動作戲,不難發現他們就是不斷提供無需情感附著的人肉炮灰,便於女主碾壓式地收割,以給觀眾最大幅度的快感。
越是二元,越是淋漓。
而《魔女2》的壞人顯然沒有看過《魔女》,不然不敢複製前作毫無意義的拽,結果當然還是被殺得東歪西倒。
更讓人捧腹的是一群所謂的上海來客,操著連中國人都要靠字幕才能理解的普通話口音,實在難為主創營造了這種自降身價的國語奇觀。
於是,當觀眾已經沒有辦法在重合度過高的動作戲,即全片最大賣點裡頭找到更多腎上腺素湧動的理由,這一系列已經在自貶中失去了招牌。
至於本就糟糕的文戲,在這裡完全以擺爛姿態呈現。
《魔女》難免有些拖沓嫌疑,在漫長的前段裡擁塞韓國擅長或者說習慣呈現的家庭戲,以及國民接受度極高的選秀、造型文化,算是不時在肅正氣氛裡新增能夠分散注意力、增加感知點的情感基調。
但當反轉驟然出現,具子允暴露出長期韜光養晦的機心,電影有了突然生動起來的勢頭。
特別是養父也一副深明大義的樣子,知曉彼此都在以尋常姿態騙對方,順帶騙自己,這動作本身,就很有嚼頭,更不用說小女孩超越本身年齡限制的老謀深算與心狠手辣,有多少苦難壓抑下的不甘與不屈。
拍過《看見惡魔》與《新世界》等電影的導演樸勳政,對於暗黑系的謀略與殺戮,實在再輕車熟路不過。
我們甚至可以從「魔女」這一稱謂裡,由個體推匯出「魔女」群體之於大眾,之於整個韓國的過載屬性,為什麼這些超群之徒必須殺光,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因為僭越了等級突破的過程,以及底層本該安守的本分。
這與近日被刷屏的二舅相比,可謂截然相反的存在。
在這背後,有韓國影視所頻繁透露出的民眾這些年對高層、對權威的高度不信任,至少那槍口,也對準過以往。
相關作者不斷透過影視作品進行批判,反思,以及展露這些年來過火焦慮的精神瘡疤。
但是作為商業片,或著說爽片,《魔女》不需要,可能也沒興趣,提供過多社會隱喻。
只不過,一旦如此,《魔女2》本就蒼白的文戲,就更是典型的繡花枕頭,而且全繡在了沒必要的地方。
比如除卻親情,它還試著探索浪漫愛情的可能性,又比如在群體多樣性上,增加幾個有記憶點的中國人,以及同性戀者,可惜大多時候,這不過是在駁雜地提供偏離軌道的笑點。
這番錯位的著力,幾乎讓《魔女》大篇幅的乏味都變得精彩起來。
而其實大眾最需要的,無非是一個直截了當的爽片,哪怕是個殼子,畢竟在創作力愈發難以突圍的當下,做到這點已經堪稱不易。
須知韓國許多同類作品,尤其是到了續作,總會因為不見新意的想法太多,沖淡了本身視覺震撼的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