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場景還原的是ben在鍾秀院子裡和鍾秀聊天的情景。

也是這個時候,ben告訴鍾秀自己喜歡燒塑膠棚的癖好。

劉尚看向史蒂文:

“這場戲的臺詞你應該已經很熟悉了,不熟悉也沒事,你自由發揮,我不是考驗你臺詞,主要是想讓你融進ben這個角色,你要演出來ben那種...那種感覺,你懂得,需要你自己琢磨。”

史蒂文點點頭。

他長舒一口氣,看向劉尚點頭表示自己準備好了。

劉尚對身後的攝影師做了手勢,表示可以開機了。

臺下的二十多個學生全都噤聲不言語,大氣都不敢喘。

他們知道這場試鏡的重要性。

也知道能在場看這場試鏡的機會來之不易。

“韓國,塑膠棚真的很多,那些又沒用,又髒亂得礙眼的塑膠棚,他們好像都在等著我把它們燒了呢。”

“還有我看著那些燃燒的塑膠棚,會感到喜悅。”

“從骨骼深處響起的貝斯。”

“那些又沒用又不需要,是大哥你自己來判斷的嗎?”

“我不做什麼判斷,只是接受而已,接受它們在等待著被燒這個事實。”

“就像雨一樣,下雨了,江水滿溢了,起了洪水,人們被沖走了。雨做了什麼判斷嗎?那沒有什麼對錯,只有自然的道德。”

“所謂自然的道德,類似於同時存在,我既在這裡,又在那裡。那種均衡。”

...

史蒂文表演完,停頓了大約三秒,微笑地看著對面的劉尚。

劉尚沒反應過來,他還沉浸在史蒂文塑造的角色中。

此時面前的人並不是史蒂文·元,而是真正存在的ben。

史蒂文見劉尚沒反應,他也不好直接打斷劉尚的沉思。

他只是輕佻了一下眉毛,臉上依然掛著淡漠的笑容,輕聲問:

“劉導,還有其他戲需要試一試嗎?”

這句話仍然是用ben的語氣說的。

那種表面紳士,實則高高在上的態度傾軋過來。

讓劉尚回想起自己曾經只是個拍小影片的半吊子導演,現在面對一個全世界有名的好萊塢演員。

這個演員出於禮貌地問了幾句話,但很明顯,他的壓力凌駕於劉尚的肩膀上。

短暫的失神後,劉尚回過神來,他笑著鼓掌:

“演得真好。”

劉尚帶頭鼓掌了,臺下的學生紛紛鼓掌,臉色激動。

他們此刻明白好萊塢明星級演員的水平了。

一顆小小的種子從此在這些未來導演的學生心中生根發芽:以後我也要邀請這樣的大佬來拍我的戲。

劉尚高度讚揚了史蒂文的演技,正因為他覺得史蒂文演得好,所以有很多疑問需要了解,當即對史蒂文來了一場簡單的訪談:

“你飾演的角色本身是個謎。村上春樹的原著和電影都沒有對這個角色的背景做過多的交代,你是怎麼為角色做準備的?你理解這個角色嗎?”

史蒂文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