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要拿獎還得我親自來(第2/3頁)
章節報錯
“有生之年啊!最喜歡的導演和最喜歡的作家聯動了!非常期待劉導對村上春樹的改編,電影上映的時候一定會去支援的!”
“沒想到劉導對村上春樹的下手了,以往劉導都是翻拍電影,現在他開始翻拍了,不知道效果咋樣,期待期待!”
“不知道劉導的路子對不對得上村上春樹的節奏,拍慣了大片的劉導忽然要來拍文藝片了?有點稀奇,這是跨行了嗎?”
“前面的,你可能還不知道劉導第一部作品就是文藝片,現在回來拍文藝片不算跨行,屬於迴歸本心了這是。”
“劉導是不是鉚足了勁要衝擊電影節啊,我猜可能是上一部《金佛》沒有拿到金棕櫚,讓劉導手癢癢,決定再拍一部衝擊三大電影節。”
“支援劉導衝擊金棕櫚!”
“對了,《金佛》其實並不是劉導拍的,沒拿到金棕櫚正常,這次劉導親自上了,有很大把握哦,支援劉導!劉導yyds!”
“不看好劉導,拍了那麼多大片,而且個人風格濃郁,不像是能拿獎的感覺。”
“劉導不能放棄怪獸片啊!我還等著你把中國怪獸拍個遍呢,然後搞個聯盟,幹翻老美的復仇者。”
...
這天,劉尚在尚元文化開了個會議,正式將《燒倉房》這部改編電影立項。
公司劇組裡的人看劉尚來真的,他們又驚又喜。
驚訝的是,他們沒想到劉尚會放棄正在做的中國怪獸宇宙,去拍一個文藝片,更沒想到劉尚這種工科男會喜歡村上春樹的。
喜的是,劉尚好久沒推進電影專案了,全公司的人都在等劉尚進入狀態。
現在看來,劉尚是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方向。
不管結局如何,他們都樂意跟劉尚拼一把。
劉尚在會議上將自己改編的劇本初稿拿了出來,以及村上春樹的《燒倉房》原稿。
原故事大概是:
而立之年的中產者“我”,偶遇廿上年華身份低微的她,得知她學習啞劇,生活漂泊,相談之間互生默契。她因為得到父親一小筆遺產而去北非旅行,結識一位神秘的富有男友。三人相聚時,他告訴“我”自己的愛好是燒倉房,沒有緣由和目的,並透露下次要燒的倉房在我家附近。為此“我”做了仔細排查卻沒有發現任何倉房被燒,她人間蒸發,他告訴“我”那座倉房早已燒掉,而“我”從此擔憂不知哪裡將被燒燬的倉房。
在劉尚改編的劇本里,還借鑑了作品《燒馬棚》。
‘本’作為‘鍾秀’眼中韓國的“蓋茨比”,做著一份美名其曰“玩”的工作,收入成迷,擁有的財富卻遠超常人:僅比鍾秀大六歲,便坐享豪車豪宅,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而鍾秀和惠美作為底層的無業遊民,一個寄居於南山腳下後巖洞的出租屋,靠著兼職維持生計;一個住在遠離首爾市區的農村本家,僅有的財產就是一輛卡車、一頭牛。他們的財富和收入造成了他們窘迫的經濟地位,在當下社會,很大程度決定了他們底層的地位。
鍾秀、惠美屬於中產階級,和本之間沒有因為階級不同導致的巨大差距,角色們的困擾更多來源於思考人生意義所帶來的的迷茫;
鍾秀喜歡的作家福克納的作品《燒馬棚》中,父親阿伯納因為不滿社會的種種不平和剝削階級對自身壓榨的不滿,憤怒燒燬了地主的馬棚。
一定程度上,《燒倉房》對應尋找生存意義的greatittlehunger,劉尚是想借助《燒倉房》的敘事和《燒馬棚》的主題完美嫁接,將富有的本帶入了底層平民鍾秀和惠美的生活,引發對階級現狀與人生意義的思考。
然而,會議討論了一下,這個劇本在國內大環境下,不容易過審。.
因為國內的電影對這種直接表現階級差距和鬥爭的電影非常敏感。
而這種差距和鬥爭,正是整部電影要傳達的。
刪改後的版本不可能衝擊三大電影節。
劉尚也想過這個問題。
這時,會上有人提出建議:
“不如我們將故事背景放到韓國,去韓國吧?”
“哈?”
“是枝裕和可以去韓國拍《掮客》,劉導也完全可以去韓國拍這部《燒倉房》電影。”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app閱讀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