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劉尚的電影在戛納沒拿到什麼獎項,但這趟也不白來,他帶著劇組的人認識了不少圈內的大佬。

最重要的是,他忽然對自己下一部電影有了想法。

距離上一部《食鐵獸》已經過去了小半年。

雖說一直在籌備新電影,但是總是推進不下去。

劉尚一度以為自己對電影的熱情消退了。

來這後才知道,只是自己籌備的那幾部電影並不是自己真正想拍的。

這次在戛納電影節看了那麼多‘古怪’的電影,劉尚內心的創作欲再次被激發了出來。

他還見到了自己一直很喜歡的一個作家,村上春樹。

提及這個作家,在全世界範圍都是如雷貫耳的級別。

附:村上春樹,1949年1月12日出生於日本京都市伏見區,日本當代作家。

1975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1979年,憑藉處女作《且聽風吟》獲得第23屆群像新人文學獎。

巔峰時,1987年,出版長篇《挪威的森林》,至2009年發行逾1000萬冊,該書打破了日本文壇的沉寂,出現了所謂的“村上春樹現象“。

被人津津樂道的一點就是村上春樹十五次入圍諾貝爾文學獎,但次次都與大獎失之交臂。

陪跑了15年的村上春樹,在每年諾貝爾獎時,都會被網友們拉出來調侃一番。

前有小李子陪跑奧斯卡獎26年,最後終成正果。

而陪跑了15年的村上春樹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文學界的小李子”。

劉尚前段時間看了村上春樹的一篇短文,叫《燒倉房》,很喜歡裡邊詭譎的故事。

他突然覺得,改編一下拍成電影應該很有搞頭。

於是,劉尚跟村上春樹約見,聊了買翻拍版權的事情。

一來劉尚的名氣在日本也不小,村上春樹從《饕餮》的時候就認識了劉尚這個導演。

二來劉尚的尚元文化不差錢,買一個的翻拍版權簡簡單單。

所以,劉尚和村上春樹的商談很順利,在友好的氣氛中達成了合作。

劉尚回國後,就開始閉關改劇本。

改到靈感枯竭的時候,他就出來轉轉,和其餘幾個編劇見見面。

劇本的初稿和最後拍出來的電影有很大差別。

因為從初稿到劇本圍讀會,再到分鏡頭指令碼,最後剪輯,甚至有可能刪戲和補拍。

第一版的劇本初稿和電影有可能大相徑庭。

劉尚對劇本的初稿沒有太高的要求,能保留村上春樹裡那種階級意味就可以。

其餘都是配菜。

這段時間,劉尚的電影在戛納鎩羽而歸的訊息也在國內傳開了。

有人惋惜,有人看熱鬧,還有人說些風涼話。

不過劉尚也不上網,也看不到網友們的閒話。

沒過多久,劉尚買下村上春樹版權,準備拍電影衝擊電影節的訊息不脛而走。

這條新聞承接上一條劉尚的電影在戛納失利的新聞,又上了熱搜。

吃瓜網友們又自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