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秀珍那邊接到同事傳來的訊息,素英殺了人。

在秀珍看來,自己負責的是買賣嬰兒這一塊,而殺人案則是由刑事科處理。於是,為了自己“破案立功”,她決定在三天之內幫助尚賢等人完成“犯罪事實”。

具體來說,就是釣魚執法,找一男一女假扮買家。

只可惜,這兩人缺乏常識,幾句話就開始讓人生疑,彷彿是二道販子一般。

一計不成,秀珍再生一計。

她直接找到素英,說明自己知道素英殺人一事,並給素英身上裝了竊聽器,用以監視尚賢和東洙。

沒承想,就在這時,羽星不小心病了。

情急之下,東洙和素英不得不假扮夫妻,帶著羽星前去看病。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除了秀珍,還有人也盯上了他們——被素英殺死之人的老婆,她也想要羽星,因為那是他老公的骨肉。

但,這不是一個小三破壞別人家庭的故事。

原來,素英是離家出走後遇到這對夫妻,並展開了一段畸形的關係。

女的被素英稱之為“媽媽”,男的竟然不止強行與素英發生關係導致她懷上羽星,還一直強迫素英接客。

後來,在實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素英將男人殺死,而後便有開頭那一幕,為了逃跑方便,她把羽星放到了嬰兒暫存箱。

這一路上,尚賢、東洙和素英等人之間,產生了類似家人的那種親情羈絆。

所以,尚賢和東洙決定,不會放下素英不管,也不會把孩子交給“媽媽”,必須找到靠譜買家才行。

他們不是沒有閃過乾脆大家一起撫養的念頭,但終究只是閃念。

而同樣的,秀珍也在整個跟蹤的過程中,慢慢對他們這些人有了改觀。

在影片最後,素英選擇了自首,羽星則被秀珍所照顧著,而尚賢和東洙也沒有被捕。

三年後,素英被減刑提前釋放,秀珍聯絡了大家,希望一起討論關於羽星的未來。

同是枝裕和的其他作品一樣,單看《掮客》的劇情介紹,你很難get到其中的微妙與細膩。

就主題而言,這一次是枝裕和為我們呈現的,仍然是在殘酷人生中,那些親情化的情感流動。

與《小偷家族》類似,這部《掮客》中的主角,也相當於臨時組建了一個家庭,而且他們中的所有人,都有道德瑕疵,都被現實所困。

東洙和素英前面都有提過,這裡咱們就以尚賢為例。

他開著小店,負債累累,總是遭到小混混上門催債。

他以為賣孩子賺到錢老婆孩子就能回到自己身旁,可後來才知道,如今老婆已經和他人有了孩子。

顯然,尚賢是不幸的,但他企圖販賣嬰兒的行為仍然是一種做惡。

不可否認,單看電影,在是枝裕和成熟的技法之下,無論是他,還是東洙和素英,我們都能拋開道德上的審視,被那一個個溫暖和有愛的舉止所打動。

必須承認,是枝裕和是功力深厚的。

整部影片,隨便拎出一個片段,都能讓人產生共情,或是會心一笑,或是感動遺憾。

那麼,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為什麼我說感受非常複雜呢?

在是枝裕和的片子中,我們總能從被社會遺棄的人身上看到那些純粹的善。

某種程度上來講,他所構建的一種影像空間的烏托邦,讓觀眾在殘酷的現實之外,可以獲得一份神奇的愈療。

不少人說《掮客》是是枝裕和在重複低配版的自己。實際上,他丟失了自己賴以成名的所有作者元素。

是枝裕和以往的電影,經常利用日常場景,透過做飯和吃飯等過程中細節的展示,豐富人物之間的互動。

不過在最近的兩部合拍片裡,由於文化的差異,這種熟悉的場景消失了,《真相》中的吃飯場景完全失去了《步履不停》和《小偷家族》的靈性,《掮客》直接放棄了這種形式,卻沒有挖掘出替代的表現方式,讓人物吐露心聲時顯得突兀。

乘坐摩天輪的段落算是本片碩果僅存的華彩段落,也成了整部影片的題眼:

升到頂端,便會逐漸回落,偶然拼湊的旅程終會告一段落,經歷一個圓周的旅程後,幾個人都會被拖拽回出發的地方。

但與此同時,隨著摩天輪緩緩畫下的一個圈,三位各懷心事的人也都在摩天輪上的對話中彌補了人生的缺環,走出摩天輪時,他們已變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