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將亞克力眼珠插進眼眶,並將它們粘牢。

上色的最後一步是用最初調好的主料將整個頭部密封5~6層,除一些光澤,晾乾一晚,再在頭上、眉毛、鬍子的區域隨意地植上一些犛牛毛,然後就大功告成啦!

聊一聊國內外特效的差距。

一、技術難度等級:

表面上看我們把電影特效分成六個難度等級:

1、生物(軟體)與合成

2、硬體仿生動作與合成

3、離子(氣,煙,火,爆炸,光)

4、綜合環境(環境合成)

5、水,液體

6、固態環境

這是六個VFX的難度等級,在此難度等級裡,每個難度等級還分36個不同的分等級,這裡就不細分。

知道這些等級那麼我們就可以自己對標我們完成的難度等級在哪個級別上。另外即便你能做,到底能做到什麼質量,這也是一個問題。

至於為什麼如此劃分,其實就是模擬的難度,關鍵是關乎於確定性。

比如一個手指對於光的反應難度遠遠高於你做的爆炸,毛茸茸的猩猩,而一個猩猩給你詭異的一笑,比猩猩打架的難度要高。

軟體面板質感下的情緒表達是VFX的皇冠。

二、所需要的硬體條件和人員素質基本配置。

完成的質量是要依靠你眼力決定的,那麼一塊標準的,投影技術指標合乎技術要求的電影大螢幕是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因為好萊塢導演是不會趴在一塊熒光屏上做質檢的。

有了這塊螢幕,還不夠,你的質檢人員和製作人員要經歷一定的大螢幕時間的培養訓練才能具備初步的質量標準的眼力。

主觀的審美我們先放在一邊,先養眼5000小時。

別說我外面電影院看了一萬小時,那沒有用。

現在院線給你調低亮度也不是什麼秘密。

你習慣了這種低亮度的螢幕,回去一上機器做出來的東西就比較有趣。

另外工作環境,請把燈光打向天花板,除錯你的所有顯示器輸出的亮度,色彩,起碼做到統一。

這幾個硬核做到了,那麼好萊塢還有嚴格的安保系統要求,這個系統請把你的硬體,管理流程按好萊塢要求的來一遍,一般用三個月。

這些做到了,並透過美國電影協會,或者幾大片場的任何一家驗收後,我們開始製作。

三、管理體系,製作流程。

首先任何的影像是無法無中生有的,在一個工業化團隊合作的情況下,你需要首先統一色彩,影調,形態,比例,速率,那麼就首先要建立參考體系。

這裡牽扯到管理體系中的流程。

一般我聽別人一談特效就談論技術如何,那麼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你連特效VFX的邊都沒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