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聊一聊奧斯卡(第1/3頁)
章節報錯
劉尚說的三大電影節,自然就是知名度最高的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亦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是國際A類電影節中最權威、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三個電影節,分別為: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特色各異。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世界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偏重藝術與先鋒電影;
戛納國際電影節有歐洲交易量最大的市場,偏重商業與藝術結合電影;
柏林國際電影節最為關注政治性和社會性。
美國奧斯卡金像獎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譽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殿堂。
劉尚沒提奧斯卡是因為憑藉中國電影,極難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也沒戲。
奧斯卡獎,也稱為奧斯卡金像獎,是美國國家電影藝術最高獎。它表彰的電影,是基於好萊塢工業體系下製作電影,獲獎人員、電影大多來自美國本土電影產業體系。當然奧斯卡也評選最佳外語片之類獎項,但著重考慮政治、商業因素,考慮大眾審美標準、觀影體驗與劇情,因此獲得奧斯卡獎項的電影基本都有很高的票房。
我國第一部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是李安導演,周潤發、楊紫瓊、章子怡、張震等人主演的《臥虎藏龍》。
再然後就沒有了。
獲得最佳導演的《斷背山》和金像獎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並不算是中國電影。
《臥虎藏龍》能獲獎是因為西方對東方的功夫一直有著很高的興趣。
《臥虎藏龍》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武俠電影,電影的核心眾說紛紜,這部電影在國內的口碑並沒有多好,空洞的主旨,讓國人看不明白這部電影。
不過不影響這部電影滿足了老外對中國“功夫”的好奇心。
電影的畫面美得“一塌糊塗”,武打動作行雲流水,令人眼花繚亂,還有精妙絕倫的飛簷走壁,輕功掠影,不得不說令中國人自己都感嘆的武大動作,老外怎麼可能不折服呢?
也是因為《臥虎藏龍》,當年一系列武打片也爭相效仿,其中張藝謀的《英雄》、《十面埋伏》就是典型的代表,《英雄》和《十面埋伏》雖然沒在國際上獲得大獎,不過分別在第75、77屆奧斯卡金像獎以及第60、62屆金球獎等獲得了提名。
簡單來說,這些武俠片都算是衝奧片,國內看得雲裡霧裡,全是迎合奧斯卡那些評委去的。
再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電影是李安導演的,李安憑藉這部電影獲得了2013年第85屆奧斯卡最佳導演,不僅如此,2013年第85屆奧斯卡最佳配樂獎也被這部影片拿到了。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據揚·馬特爾於2001年發表的同名而改編的一部3D電影。講的是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難,家人全部喪生,他與一隻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人與虎建立起一種奇特的關係,並最終共同戰勝困境獲得重生。
影片中,那頭老虎最後被餓的瘦骨嶙峋也沒有吃少年派,人與自然如何不能和諧相處呢?
後來再細細品,發現這部電影除了視覺效果牛逼,其實核心也挺有涵養。
但是說到底,這部電影除了導演李安,和中國電影並沒有關係。
硬是蹭的話倒不如去蹭《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在國內一直有很高的熱度,當年蘆葦在寫《霸王別姬》的劇本時,就是參考了這部電影的風格,也是因為這部電影,國人認識了寶藏演員尊龍,後續在與陳凱歌的糾紛中,尊龍的口碑在國內不怎麼好。
這部電影背景故事還有演員,以及傳達的思想全都可以歸結為中國電影。
但可惜的是,這部電影是義大利拍出來的。
所以嚴格來說,也不能算是中國電影。
總之,拿過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只有《臥虎藏龍》這一部。
距今已經二十多年。
劉尚完全不寄希望於自己的電影能獲得奧斯卡金像獎。
因為奧斯卡電影是有‘公式’的。
按照公式拍電影並不一定能拿獎,但是不按照公式,一定是不能拿獎的。
所以劉尚想拿國際大獎,歐洲三大電影節更靠譜一些。
前段時間,薛立導演的《金色迷宮》差點就拿到了金棕櫚,給劉尚很大的啟發和動力。
金棕櫚獎是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
它的評審團由專業電影製作人、演員組成,每年的評審團主席都是更換的,這也讓金棕櫚獎每年主題都有變化,畢竟評審團主席的欣賞電影角度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