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點頭附和:

“說得對,北美那邊最大教派仍然是基嘟教,至於東方美學,他們連皮毛都不懂,不管是《花木蘭》還是《長城》都沒法讓我們滿意。”

劉尚繼續說:

“《三生貓》另外一處佔便宜的地方就是發行方和排片了,我們劇組背後的靠山是溫子仁和環球影業,排片是《流浪地球》的幾十倍,宣傳力度和影響力自然不能相提並論。”

記者看了一下筆記,問:

“前面劉導分析《流浪地球》的時候,分條列舉了三點,分別是觀念、排片宣傳和影片質量,《三生貓》說了前兩點,最後一點關於影片質量,您是怎麼評價的呢?”

劉尚呵呵笑了:

“我是劇組主創,對於這部影片的質量沒有評價的立場,主要還是看觀眾的評價吧。”

記者點頭,繼續翻看面前的資料,說:

“根據我們從網上各個平臺上拉取的評論,基本可以總結出來,《三生貓》評論兩極分化,有的觀眾很喜歡,有的觀眾表示根本不懂導演編劇想表達什麼。

針對第二種觀眾群體,劉導能在這回應一下他們嗎?就是說,三生貓的故事整體想要表達怎樣的一個思想。”

劉尚搖頭:

“電影又不只有教育片這一個型別,也沒有誰規定一部電影必須要傳達一些精神內容,就比如紀錄片,記錄了一段歷史,一段事實,每個人看都有每個人的代入點和思考層面。

比如前段時間聯絡我的一些道上朋友,他們想跟我探討一下影片中的佛學內容,他們看到的就是金釋那條線。

也有年齡段比較低的觀眾,他們喜歡看妖貓皇后那段的劇情。

還有喜歡解密的觀眾,他們熱衷於解密主創在影片裡留下的各種線索和彩蛋。

以及一些喜歡獵奇文化的觀眾,他們對影片中出現的苗疆蠱毒比較感興趣,甚至不少人私信我,那個泡棗是不是真得出自黃帝內經,可以採陰補陽,或者有人開玩笑似的問我們,怎麼把家裡的貓貓修煉變成劉欣菲那樣的大美女。

如果有的觀眾一樣都沒代入進去,那隻能說這部電影不適合他們。

也不會因為我在這說我想表達的內容,然後灌輸給他們,他們就能懂,繼而喜歡上這部電影,這是不可能的。”

記者笑著說:

“我是另類,我喜歡超哥演的那個空城戲份:

他先是對自己心中的信仰堅定不移,可以除妖不眨眼,但後來隨著進入三生貓營造的夢境,一步步調查案件真相,一點點瓦解自己曾經的信仰,這種崩塌和重建的過程,還是很有戲劇張力的。”

劉尚點頭:

“這條線是男主的線,我也很喜歡。”

接下來,是連線觀眾,進行電影問答。

第一個觀眾很有意思,一接通就開始了自我懷疑:

“真的是我嗎?我連上了嗎?喂?那邊是劉尚導演嗎?真的是您嗎?”

記者笑著提醒這位觀眾:

“您還有四十秒的時間。”

“噢噢,不好意思,我太激動了,我實在太喜歡劉導的電影了,剛才一直在打電話,沒想到真得能接通。

我想問劉導,下一部電影有什麼計劃,拍什麼題材,以及什麼時候上映。”

記者再次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