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猛切和導演劉尚又吵了起來。

兩人經常為一個場景的呈現方式持相反意見,雖說最後每次都是猛切服軟,但是劉尚私下裡也給猛切豎大拇指,誇讚他,這狗日的以後肯定會去做導演的。

今天兩人的爭論沒有持續很久,因為有監製溫子仁在這。

溫子仁的團隊助手將劉尚和猛切的話翻譯給了溫子仁。

溫子仁點頭,他簡單地說了幾句,然後抽出一張嶄新的A4,隨手在上面塗畫起來。

這是在畫分鏡頭。

溫子仁旁邊另外一個黃毛年輕人一邊看,一邊在旁邊臨摹。

相比較之下,溫子仁的分鏡頭很簡約,像是簡筆畫。

黃毛給他填充得詳實,比較容易看得懂。

黃毛就是溫子仁的分鏡師。

在好萊塢,幾乎每部電影都會有專門的故事板製作團隊。

從早期的默片到現在的大片,故事板的製作是電影籌備前期的必要一環。

分鏡師根據劇本和導演的意見畫出來的故事板,將畫面的基本構圖和運鏡時間等都詳細地準備好後,電影開拍,導演就能按照每個畫面進行排程拍攝。

但是在國內,因為資金不夠,這些年才開始慢慢有了分鏡師這個行業。

一般也就是大導演的片子才會花錢請分鏡師,一些投資小的片子,導演會畫就導演畫,導演不會畫就讓攝影畫,也有乾脆不畫的。

劉尚沒有自己的分鏡師,他每次都是自己上手畫。

因為有猛切這個得力干將,能看得懂他的分鏡頭畫。

兩人合作之下,除了偶爾的臉紅爭吵,大多數情況下‘琴瑟和諧’。

溫子仁放下筆沒一會,黃毛的分鏡頭也畫好了,他遞到劉尚和猛切跟前。

劉尚點頭,然後自己也抽出一張紙,塗塗畫畫。

這三個人,溫子仁聽不懂劉尚和猛切的中文,劉尚和猛切也聽不懂溫子仁的英文,全靠筆畫交流,竟然意外地流暢。

旁邊人只看到他們仨手舞足蹈,有時候坐著妨礙發揮,就到旁邊的空地演起來了。

猛切演空城,劉尚演被貓妖上身的那人,站在猛切後邊,扒著猛切的肩膀,像是在演雙簧。

兩人不斷走位,溫子仁一邊看一邊在紙上塗畫,他的分鏡師黃毛跟著補充,豐富畫幅。

第一次進組的鄧抄和那扎都看呆了。

劇本圍讀會還能這麼熱鬧的嗎?

而且為什麼這三人的交流方式,自己看不懂?

韓露坐一旁,大有深意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