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理解,畢竟劇情深度看一遍就能理解,去那麼多遍要麼是看特效,要麼是去看被討厭樹枝葉子遮住的劉天仙。

劇情這裡這不展開說,防止劇透,總結來說就是人心變為饕餮的故事。

我真正喜歡的是什麼呢?那就是這部電影以一種寫意的手法拍怪獸大片,太美妙了。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第一次看到東方不敗用繡花針瘋狂殺人是什麼感覺?

這部電影就差不多是這個意境,看完你會驚訝於怪獸電影還可以這麼拍。

已經工業成熟的好萊塢電影似乎總結出來了一套怪獸片和英雄片的規則,但是這部電影反其道行之。

我們做個解構,去掉饕餮這個神話具象,民眾被壓迫,憤怒反抗,推翻腐敗王朝,然後對抗外來侵犯,是不是很常規的故事敘述?

再加上饕餮呢?完全不影響敘事,甚至拔高了立意,對怪獸英雄這些超自然的元素的運用,已臻化境。

說是新人導演韓露拍的我是不信的,甚至難以想象是劉導這個青年導演拍出來的,說是諾蘭拍的我才信,監製還得是溫子仁。”

第三篇是自由撰稿人的評價,點贊量也很高,排在前列:

“這部電影作為《長城》的翻拍作,自然要和前作對比一下。

對不起,張導,又來鞭屍了。

張導的長城有兩大問題難以忽略,一個是外國人救中國的戲份如鯁在喉,另外一個就是對怪物饕餮的設定。

前作編劇拙劣地照抄蜂巢設定,只要打死最大的那隻饕餮,其餘饕餮都嗝屁,搞得像是個路由器。

鹿晗版的上海堡壘也是,打爆了母艦,所有獵食者都撲街了。

實在是編劇不願意動腦子,擺爛。

剛巧這兩部電影都讓劉導翻拍了。

再說劉導的饕餮,雖說整個故事有不少漏洞,但瑕不掩瑜,比起原作外國人全程裝逼來說,好看不少。

另外就是對饕餮的設定,讓人眼前一亮。

究其本質,我理解的是,饕餮根本就是一種沒有具象的神之力量,而變身饕餮則是一種民間的請神上身,所有人都可能變為饕餮,所以說饕餮是殺不死的。

如何完成請神這個儀式呢?那就需要壓迫和憤怒的引子。

另外饕餮無敵和吞噬萬物的設定也符合神話原著,但是沒有弱點就少了張力。

編劇給出的解決辦法是,饕餮形態吃飽了後,會重新變為人形,人形狀態是可能被殺死的。

設定很巧妙,比起前作抄襲八十年代科幻片的蜂巢設定高明太多。

最後提一嘴《饕餮》立項時候的趣事,當時這部電影風頭無兩,噱頭很足,劉尚加韓露的組合挑戰國師張藝謀,大家都是看熱鬧的心態,現在看來,我覺得是劉導贏了。

贏得太多了。”

劉尚翻看了很多影評,高贊靠前的幾乎都是彩虹屁,一度讓他以為是製片買的水軍,半天也沒找到讓他滿意的批評文章。

上來就噴糞罵人的自不用提。

他想了想,可能是時間發酵還不夠。

晚上,接到了段竹青的電話,那頭似乎是喝多了,語氣迷離:

“小劉啊,不對,現在得叫你劉哥,謝謝你又讓我大賺一筆啊。”

“不客氣。”

那頭還在嘰裡哇啦地講,劉尚不動聲色地結束通話了電話。

第二天一早段竹青應該會發現,她昨晚跟劉尚聊了半小時,一看通話記錄才七秒。

最大贏家其實是中影那些大公司,不僅投資翻番,連公司股價都連續漲停,氣勢如虹,賺得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