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去,劉尚終於有些個人時間了,他照例上網去看了電影《饕餮》的影評。

見到一個熟人id,塞壬。

塞壬的毒舌是出了名的,喜歡經典老片和文藝片,對於票房爆火的影片總是言語打壓。

劉尚很好奇這次塞壬怎麼評價《饕餮》,便點進了塞壬的專欄。

“先說結論:這部電影又普通又離奇,具體看下面。

一開篇,莫蓮作為女主被那樣欺辱,肯定是要有反叛的,這是影片的必然性。

但是作為神話劇本,就是將不可知、非意志所能轉移的、不可抗拒的能量具象化,怎麼表達這就是影片創作的偶然性。

透過第一幕的神鬼同面,便知是偶然性佔了必然性的上風,若照此行事,也算是另闢蹊徑、別有洞天,但臨了卻還是有些不了了之,蓋因中國神話的傳統,一定是落根於人的。

這也是作者想表達的最表層的深意:民勝天子。

翻過來倒過去都是在講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那些老道理。

但是新瓶裝老酒,這個瓶子異常華美,精美而又詭譎,可謂之奇觀。

弱小待宰的民眾透過將憤怒寄情於饕餮這樣的怪獸,便可以化身饕餮,吞食世間一切想要吞掉的東西。

看完可以知道,這個電影講的是饕餮殺不死的故事。

饕餮確實殺不死,但是作為人形時,難逃七情六慾的束縛,這樣饕餮就有了弱點,是可以被殺死。

將定數淪為變數,將盜火者手中的火種設定為隨時是可以熄滅的。

論立意的話,可謂相當高遠,也是相當危險的。

好在後邊峰迴路轉,編劇告訴我們,單體的饕餮是可以殺死的,但饕餮會永遠存在。

這就把常規套路的英雄主義上升到了群體主義。

這邊必須提一下監製劉尚的上一部電影《上海堡壘前傳》,殊途同歸。

我深刻懷疑,這部饕餮就是劉尚拍的,導演韓露只是個門面,核心還是劉導的。

偏題了,再說這種暴力式的反叛,不自覺地切中了中國人心態裡的一道脈門。

在這個時代,人人都不願意成為沉默的大多數,都搶著發聲,先是喊破了喉嚨,最後是奮起反抗。

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會備受推崇。

稍微過度解讀一下,吞噬萬物這是饕餮自古以來的屬性,咱們也可以深入挖掘。

為什麼饕餮是吞掉,而不是撕裂。

是不是說明反叛帶來的苦難最終還是要落入百姓的腹中,這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第二篇是另外一個比較火,但也更寬容的新媒體專欄:

“上映兩天的國產怪獸片《饕餮》豆瓣開分7.5,截止發稿已經達到了7.9,口碑爆炸已經是事實,票房爆炸也只是時間問題。

第一天票房2.6個億,第二天票房過3億,貓眼預測最終票房超三十億。

另外,聽說國外包括夢工廠、環球等大牌發行商都在搶奪這部電影的海外版權。

總之,劉導這部電影口碑票房雙豐收。

額口誤了,不是劉導,是韓導。

備註一下,這部電影的導演是韓露,劉尚只是這部電影的監製。

我說說我的看法,拋磚引玉。

首先我個人來講,是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的,就算拋開國產怪獸電影這層情懷,這部電影處處都結實地戳在我的點上。

特效就不用多說了,幾次饕餮出場看得快要燃爆了,聽說很多人為了看特效,刷了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