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方位營銷情況下,電影上海堡壘前作,第一天點映資料表現極好,票房達到了3700萬。

雖然達不到火爆的程度,但是已經超出了製片和劉尚的期待。

只要第二天不出現頹勢,十億票房就能穩住了,甚至更高。

這會,網上已經出現了第一波的點映評價。

劉尚關掉了手機,上網看了很多的評價。

“原著黨表示不能接受,比前作改得還要過分,如果是前傳,為什麼路依依提前出場了?而且還他喵的提前死了?我不管,我不能接受。”

“座標上海,美團上票價78一張,我們一家人去看的,孩子爸,還有剛上初三的兒子,他們都很喜歡電影裡炫酷的捕食者造型,還有最後上海大炮打出來的那一瞬間,我兒子興奮地渾身發抖,真得很炫酷,值得票價!”

“不管是前作還是這個前傳,都有人問為什麼一開始不用大炮,這裡解釋一下:誰鬥地主一上來就用王炸啊?

具體解釋就是,你表哥給了你一把柯爾特左輪,你拿著走在路上,遇到陌生人的覬覦,你總不能因為別人看你一眼,你就開槍打死對方吧?只有當別人過來搶,有被傷害的風險,才會開槍打死對方,理是這個理。

發動上海大炮需要充能,所以泡防禦需要扁平化,上海則會沉入地下,這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策略,所以不到最後肯定不會用的。”

“不要糾結於原著劇情,江南寫的小說是文字,不是電影語言,透過分析姜文、諾蘭還有昆汀他們的電影為何如此成功,其中一個最大原因就是不忠於原著,如果照著原著拍,電影就是服務於小說了,這是捨本逐末的反潮流。”

“有沒有覺得這部電影與流浪地球架構挺像的?

末日背景下,拯救世界和父子情的和解兩條線並進。

流浪地球被詬病最多的地方就是脫離日常邏輯而擁抱一個龐大的科幻世界,可能會忽視基本的情節與人物邏輯,也難以避免地會產生一些劇情與設定硬傷。

這部電影呢?試圖在末世背景下,花更多的筆墨在刻畫人性思辨。

當然,對巨大慣性的糾偏勢必造成某種矯枉過正。

結果就是電影在宏大敘事上力量欠缺,導致最後的上海大炮不夠響亮。

人物角色上刻畫得還算成功,不論是江洋還是他的父母,都是有各自的心路旅程,不管能否讓觀眾代入或者是受歡迎,他們就是末世背景下的你我他。”

“我覺得,這一部鹿晗那部好看得多!”

“說好看的都是水軍,沒看到這部電影上映前到處都是他們的通稿嗎?花那麼多錢營銷,不知道票房最終能不能賺回來,垃圾!真的垃圾!”

“這電影看得催人尿下,導演編劇自嗨,完全get不到他們想表達什麼。”

“只能說劉導忘了初心,第一部電影雖然沒有多少票房但贏得了口碑,第二部電影即使票房再高,輸掉了口碑,屬於是不愛惜羽毛,本以為劉導是這一批青年導演裡最讓人期待的,現在看來,誤入歧途,不過如此。”

...

點映第二天一早,各大平臺開分。

貓眼淘票票給的分數是8.5,豆瓣開分7分。

同時今天的預售資料披露,達到了五千萬。

藍龍製片組那邊已經把香檳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