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前一晚,網上到處是上海堡壘前傳的製片組發出的成績海報,畫面上,上海大炮被裝飾成了禮炮,炮筒上掛著條幅:

“慶祝上海堡壘前傳,點映票房破兩億!”

網友對此反應不同,有人慶賀,有人酸。

“這部電影賺大了啊,投資五千萬?點映的兩億票房就把所有成本收回來了。”

“是啊,太強了,上次在點映就把成本回收的電影還是《我不是藥神》。”

“你們說,這電影最後能達到《我不是藥神》的票房嗎?或者是達到《流浪地球》的票房?”

“我記得《我不是藥神》是三十多億票房,流浪地球將近五十億,沒到五十億。”

“我看懸,這部電影一開始勢頭足,但是後繼乏力,越來越多的差評來了,沒看到豆瓣評分從7掉到6.6了嗎?估計等正式上映的時候都保不住及格分了。”

“不過淘票票和貓眼的分還是挺高的,說明在買票的觀眾的眼裡,這部電影還是值得看的。”

“反正不管怎麼樣,不耽誤人家賺錢,點映就回收了成本,後邊上映的所有錢都是利潤,估計電影投資人笑得合不攏腿了。”

...

“這是屬於電影最好的時代,不管什麼牛鬼蛇神都能狂攬票房。”

“第一部上海堡壘表示不服,四海也不服,投資它們的製片更是不服。”

“你是不是抬槓?我就說最近上映的上海堡壘前傳,蹭上海堡壘的熱度,蹭流浪地球的熱度,連導演的熱度也要蹭一波,還有那營銷,搞得路人都噁心。”

“資本不就這樣嗎?我覺得這套牌打得不錯,能賺多少是他們的本事,如果影片質量本身不過關,也不會有多少人買賬的。”

“反正我覺得這部電影不值現在的這個熱度。”

“那賈玲隨手拍的你好李煥英賣了五十個億,也沒見你跳起來指責什麼啊?”

“別說了,我現在就去拍小影片,然後拍電影...”

劉尚這邊不斷有電話打進來,祝賀他,還有一些找劉尚合作的製片公司。

劉尚以自己最近不接片打發走了他們。

他來到藍龍文化影視,在董事長辦公室見到了段竹青:

“段姐,找我來幹啥呢?”

段竹青心情明顯不錯,紅光滿面地看向劉尚:

“來,這邊坐。”

兩人到辦公室客廳的待客區,這邊有真皮沙發和裝飾精美的茶几。

段竹青親自給劉尚倒上一杯熱茶。

“您客氣。”劉尚端起來,沒嚐出來老總喝的茶葉哪裡好喝。

段竹青笑著說:

“恭喜劉導,上海大炮打向市場的這一發,很響亮啊。”

劉尚笑了笑:

“也恭喜段姐,電影首戰告捷,市場反饋完全超出預期,應該能給藍龍帶來不小收益。”

段竹青又說:

“託劉導的福啊,全靠劉導拍得好。”

劉尚謙虛地擺擺手:

“不瞞你說,這段時間我反思了很多,這部電影的問題還是很大的,能達到這個成績,全靠段姐營銷得好啊。”

段竹青不管劉尚話裡話外的深意,直接說:

“總之,拍攝前後這段時間辛苦劉導了,待會段姐請你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