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在拍攝製作期造成了重大錯誤,因為泰坦尼克號首航時實際上是左舷靠岸,而要建造完整的左舷過於昂貴,所以卡梅隆將劇本上指示的服裝和道具全部左右反轉。

為此反方向釦子的西裝就做了兩百多套……

如果有個角色在劇本中是向右走,他們必須在拍攝時向左走,最後用翻轉鏡頭的方式調整到正確的方向。

高爽的拍攝就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無論是全尺寸的還是微縮模型,都是完整無缺的!

到現在為止,光是在道具方面的投入已經超過了十個億。

這已經完全突破了最初一艘船搞定一切的設想,甚至某種程度上突破了高爽的預估上限!

畢竟這都只是道具部分,拍攝的時候還會產生持續的費用支出。

當然,還要有能匹配影片質量的後期動畫……

保守估計,總預算很可能達到驚人的二十億左右!

《海上鋼琴師》接近六個億的投資基本上持平了藍星電影投資的上限。

現在《泰坦尼克號》則是完全重新整理了這一記錄!

一直“潛伏”在劇組中,見證了一系列道具從無到有的磚兒電視臺紀錄片頻道導演的鄒山早已興奮的幾欲發狂!

二十億的投資總額,這是何其龐大的投入啊!

哪怕這部電影最終失敗了,這也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場豪賭!

這個數字很可能在未來的十幾年,都無人能夠超越。

而他,親眼見證了這些錢是怎樣……呃……花出去的!

是的!

之前他就已經親眼見證了《海上鋼琴師》逼平世界紀錄的六億開支。

親眼見證了一艘破船,從翻修重建,到沉入海底的全過程。

更是親眼見證了一個導演,在拍攝現場完美的演繹了一首不可能完成的鋼琴曲目。

現在,他同樣見證了《泰坦尼克號》劇組十億的支出全部砸在道具上的無雙豪情。

還即將有幸參與另外十億的鉅額拍攝費用的燃燒!

從目前的佈置來看,有理由相信,這是一部曠古爍今的絕世影片。

凡是參與進來的人必將名留青史,即便只是作為見證者,也足夠叫人為之癲狂!

不管其他人怎麼想,反正高爽現在對於掏錢已經有些麻木了!

凡是《泰坦尼克號》需要的,就硬砸!

他相信,一捆不夠就兩捆,這個無底洞總有被鈔票填平的時候。

好在高爽現在的經濟實力足以支撐他如此任性!

至於《泰坦尼克號》的拍攝時間,預計是六個月。

相比於卡梅隆四年多的拍攝週期,在外行人看來,六個月成片簡直就是奇蹟一般的速度。

不過細算下來,高爽覺得自己並沒有飄。

卡梅隆之所以用了整整四年時間才拍攝出來,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去泰坦尼克號沉船遺址“科考”就花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