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爽再次到達粵東船廠的時候,所有的設施建設工作已經全部進入尾聲。

除了作為正式表演區的泰坦尼克號一比一複製體之外,其他置景部分之弘大甚至猶有過之!

大劉在《海上鋼琴師》拍攝期間就在粵東的淺海灘租下了一平方公里的地方,用圍網圈下來一個用來當做海洋拍攝區的地方。

這片海域周圍沒有沙灘,緊鄰岸邊的是一片天然礁石,再往陸地的方向更是被岩石峭壁完全環繞。

這樣的近海區域最淺的地方都有三米多,一公里區域的邊緣更是達到了二十多米深度。

這樣的深度也讓這片海域顯現出了深邃的黝黑。

這裡要開發為海港的話明顯太淺了些,開山挖海的大工程還不如尋找天然良港來的便利。

就連走私者都不願意在這樣的地方靠岸,因為要想離開岸邊,還要翻越幾乎直上直下十幾米的陡峭崖壁。

要開發成旅遊海灘的話,這個深度又太危險了些。

因為礁石灘的存在,這裡的海岸幾乎沒有任何沙子,這也造成了從入海開始海床落差就在急速下滑。

只有瘋子和專業的潛水人員才會來這個地方冒險!

這樣一片封閉的海域,屬於完全沒有商業開發價值的雞肋!

但是這樣的環境卻正好適合《泰坦尼克號》用來拍攝海里的戲份。

從三米到二十多米的深度不是問題,只需要提前在水面下一米多的位置佈設透明網兜,藉著深邃的海洋顏色和夜晚的暗光,完全能拍攝出深海的感覺。

岸邊的礁石灘附近更是架設了一臺巨型的液壓升降機。

在這具液壓升降機上也建造了艉艛甲板全比例的複製品,單單這個船尾的長度就超過二十米。

在液壓升降機的幫助下,這個二十米的船尾可以在幾秒鐘內從0°抬升到90°,模擬泰坦尼克號在真實下沉過程中抬高的船尾。

同時前半截斷開的部分還能深入海中,拍攝的時候甚至不需要後期動畫的加工!

這個船尾是船廠從以前的船體廢料中臨時拼湊出來的,焊接不算太精細,甚至就連塗裝都有些潦草。

唯一比較讓人滿意的是甲板確實鋪的不錯,還有小半截頂部構造也像模像樣。

畢竟演員要從上面往海里滑落,為了特技演員的安全,許多地方都是用泡沫橡膠製成的。

同時,在不遠的地方還製作了一條十五米長的小船。

這條小船完全是用防水的材料製作成的精細模型,中間部位可以反覆斷裂出不規則的形狀,並且以很快的速度復原。

這也是唯一一個能夠重複完全入水的道具。

內景部分就更不用說了,同樣是租用了一個獨立的廠棚,在裡面完全一比一復刻了泰坦尼克號中幾乎所有的內景。

陸九和大劉的大局團隊操持的這些佈景,比當年卡梅隆他們不斷追加式的逐步建設要完備的多。

要知道,在地球上福克斯公司可是買了一百英畝的土地,然後搭建了一個蓄水池用來當做海洋。

深度僅僅只有一米多一點。

為了不穿幫拍成真正的泳池模樣,不得不在蓄水池底部鋪上黑色的膠墊。

也正式因為這樣,在最後的海難中只能使用貼近水面的推鏡,和遊走在各個遇難者之間的搖鏡,大全景的俯拍鏡頭全部都是後期電腦特效。

而泰坦尼克號這艘船的一比一模型也僅僅只有一半!

由於所需經費高昂,卡梅隆選擇只建造了泰坦尼克號複製船的完整右舷部分。

而且研究當年的氣象資料後得知,首航當天吹的是北風,將煙囪煙霧吹向船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