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電視劇頻道來人(第2/5頁)
章節報錯
“臺裡?”
高爽聞言皺了皺眉頭。
鄒山說的臺裡,自然是磚兒臺了。
就是不知道磚兒臺來人找他幹嘛?!
高爽想了一下,問道:“什麼部門的?”
鄒山道:“電視劇頻道。”
“哦,行!”
高爽點點頭,看了眼身邊的何姨,然後對他抱歉道:“您稍等一會。”
鄒山一連串的應道:“好好好,我們在船廠的會議室等您。”
“好,一會就到。”
應付走了鄒山,高爽便扶著何曉玲往宿舍樓上去了。
磚兒臺電視劇頻道來找他,這事兒就挺蹊蹺的。
要是來人是電影頻道的,他還能猜到幾分緣由。
不外乎購買電影播放版權之類的事兒。
可電視劇頻道和他沒有業務往來啊?!
電影、電視劇雖然在大眾看起來都是影視製作,可實際上,除了劇組分工雷同之外,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
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影視工業體系裡的中心制問題。
在電視劇工業中,本質上是製片中心制!
製作公司和製片人有很高的製作許可權,甚至還有瓊瑤劇這種是編劇中心制。
而隨之而來的是導演創作許可權的降低,意味著電視劇偏向在製作階段用“多機位拍攝”、“注重表演完整性和多樣性”等等方式,給其他製作部門以更大的許可權和製作空間,以保證最終成片能夠被製作公司和製片人把控。
這種創作許可權的降低,直接造成導演幾乎沒有剪輯許可權!
所以電視劇本質上依賴的是人物、劇情走向、表演真實度來獲得成功。
掣肘太多,這也是高爽一直沒有對電視劇下手的原因之一。
不過高爽要投資拍攝電視劇可以採用電影的模式進行,可要是那樣的話就完全無法保證每集的製作費用。
資金管控很可能崩盤。
而且電視劇無法精凋細琢,時間管控極其嚴格。
一般每天的拍攝任務都必須完成,絕不能拖延通告。
否則全劇上百個演員,很可能會耽誤別人的工期,造成糾紛。
要是讓黑澤明這種為了等一片雲彩,帶著全劇組仰著頭等了幾天的人來拍電視劇,不出兩天就會被投資人趕走。
而在電影工業中,本質上是導演中心制。
大多數導演擁有很高的創作許可權,從分鏡頭到剪輯,所以在攝製階段就已經很大程度上由導演決定了剪輯的自由度,從而更進一步提升了導演的剪輯許可權。
因為電影觀影的專注性和連貫性,依賴的更多是導演透過蒙太奇手段進行的時空塑造和意識美學塑造,而這也成為電影吸引觀眾的根本所在。
所以在拍攝的時候都看導演的情緒和安排,通告都是參考,創作方面更加自由,也更加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