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下再怎麼彆扭,可是到了臺上,郭德強和於慊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一場《洪洋洞》,連說帶唱的,熱鬧非凡,觀眾的反應也非常好,掌聲、笑聲不斷。

傳統相聲裡,類似於這樣的段子很多,比如《黃鶴樓》、《汾河灣》,還有《捉放曹》,都是一個假行家,一個真戲迷,倆人在一起唱戲,結果假行家錯漏百出,笑話不斷。

不過《洪洋洞》這段相聲裡,主要的樑子不是唱戲,而是倫理哏,也因此被很多所謂的專業相聲演員大肆批判,認為是三俗、糟粕。

全都是扯他nn的蛋!

倫理哏本身就是相聲裡面一個非常重要的包袱形式,像《翻四輩》、《反七口》、《羊上樹》、《樹沒葉》都是倫理哏相聲的代表作。

而在上世紀相聲改革的浪潮之下,倫理哏直接被全盤刪除,甚至比臭活更受詬病,因為有些所謂的專家覺得臭活畢竟還是可樂的,爭議只在是否庸俗下流的問題上。

而倫理哏則從根本被否認,早年對相聲的批判,相當一部分就針對“佔大輩”這種表演方式,認為庸俗而無笑料,應該剔除這種手法。

可是像這種一刀切,顯然是不合理的,認為倫理哏是庸俗更是無稽之談,只能證明這些人,根本就不懂相聲。

要知道,早年間,師父給徒弟開蒙,往往先教《翻四輩》、《反七口》這類倫理哏,因為這種基礎的倫理哏,很考驗演員的語言技巧、現場把握能力,是一種鍛鍊基本功的活。

事實也是如此,即使一樣是叫爸爸,還是有人說了就可樂,有人說了就笨拙無味,所以,倫理哏是個難度很高的技術活。

相聲本身就是一種立體表演形式,不能單純的從字面上去理解。

叫聲爸爸這有什麼可樂的?

前後的鋪墊,時機準確性的拿捏,演員的語言,表情神態等等許多細節,都會影響到這個包袱響或不響。

之所以現在的新相聲裡很少再使用這種手法,一是因為表演方式改變了,茶館相聲一度消失,在電視相聲裡,這種包袱的樂趣,沒有視覺輔助,受到了侷限而明顯削弱,電視臺又有更嚴格的審查和時間要求,也斷絕了這種形式。

二是新一代的相聲演員,因為表演方式逐漸都演變為錄製節目,實時表演的能力自然也退化了,沒有那種把握現場氣氛的能力,就是讓他們使倫理哏,也使不出效果來。

這種情況逐漸也造成老百姓的誤會,認為倫理哏就是騙別人管自己叫爸爸,庸俗而愚蠢。

倫理哏其實是發掘人本能愛佔便宜的心態,帶有濃烈的市井文化色彩。

要知道,最可樂的包袱,往往都是挖掘卑微人性,而不是挖掘高尚情操,這也是歌頌型相聲無論怎麼使用技巧,也不可樂的原因之一。

郭德強和於清兩人的相聲技藝已經如火純青,再加上配合默契,這一段《洪洋洞》使出來,也是妙趣橫生,觀眾笑聲不斷。

雅間裡的李主任也是聽得如痴如醉,剛才開場的蕭飛就給了他一個極大的驚喜,可是,現在聽了郭德強這位德芸班主的相聲,那真可以說,一山還有一山高。

蕭飛的相聲說的確實好,但是在舞臺經驗上和郭德強一比,顯然還有不小的差

(本章未完,請翻頁)

距,如果說蕭飛是後起之秀,郭德強絕對稱得起是相聲行業裡的中流砥柱了。

萬萬沒想到,一個只能紮根於小劇場的相聲班社,居然還藏龍臥虎,不單單是開場說單口的蕭飛,還有郭於這對攢底的臺柱子。

其他的幾對組合說的也非常不錯,至少和好些只能在電視臺,對著一個孤零零的攝影機鏡頭念臺詞的所謂藝術家要強得多了。

“我來問你,你是誰的兒子?”

“我是我爸爸的兒子!”

於清一臉興奮的模樣,臉上掛著掩飾不住的笑,已經做好準備要佔便宜了。

“你倒認可!”

郭德強一拍胸脯:“我倒認可啊!”

“把你過繼給我兩天,你認可不認可啊!”

“我不認可!”

不認可!

於清愣了,和剛才他被郭德強不停佔便宜的時候,咋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