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塊錢買一段單口相聲,還沒有版權,只有播放權,這事說給一百個人聽,怕是得有九十九個人說扯淡。

為什麼?

因為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下,相聲已經完了,就等著什麼時候徹底死涼了之後,往民間藝術博物館裡一放,供給後來人瞻仰。

“看,這個就是想當年說相聲在舞臺上用的醒木!”

相聲真的完了嗎?

顯然並非如此。

相聲現如今的頹勢,並不是因為相聲太陳舊,過時了,而是因為會說相聲的人太少了。

觀眾現在能看到的相聲,都是在電視臺,穿西裝,打領帶,捯飭的跟北.朝.鮮政府官員一樣,往臺上一站就開始喊口號。

“我們要這樣”、“我們要那樣”、“這個是對的”、“那個是不對的”。

口號喊得震天響,可特麼包袱呢?

觀眾聽相聲是為了高興,受教育的地方多了,缺倆相聲演員給人們上大課啊!?

就是因為這種相聲演員,這種相聲太多了,不能娛樂老百姓,只能自娛自樂,誰還願意聽?誰還愛聽?

真正的好相聲,還會沒有人願意聽?

看看天橋茶園裡這三百多,將近四百的觀眾,誰能說相聲真的完了?

“爺們兒,辛苦!”

“師哥!辛苦!”

蕭飛下了臺,不停的拱手,剛才這一段活,臺底下的觀眾聽得過癮,擠在上場門邊上的德芸社演員們同樣也聽美了。

困擾了他們好些天的九頭十三命,總算是在蕭飛的講述中鬧明白了。

正因為都是行里人,所以他們更加明白,要把這樣一段錯綜複雜的相聲給說明白了,講清楚了,還得引人入勝,包袱不斷,該有多難。

蕭飛不過才十八歲的年紀,能在尚不及弱冠之年,就有這般功力,可著相聲門找,恐怕也就只有老輩人,或者已經退出舞臺的老先生當中找到了。

“小飛!快喝口水,說了一個半鐘頭,嗓子都快冒煙了吧!”

王薇拿著個茶杯走過來,遞給蕭飛。

“嬸子!謝謝您!”

蕭飛連忙接過道謝,喝了口水,涼熱正好,感覺舒坦多了。

“快去歇歇吧!”

王薇是個心疼小輩的,雖然蕭飛不是郭德強的徒弟,可是在她眼裡都一樣。

蕭飛點點頭,側著身從一眾演員身邊經過,去後臺歇著了。

“牛什麼啊!?”

站在角落裡的趙芸飛小聲嘀咕了一句。

正準備上臺的曹芸偉聽見了,他雖然眼熱蕭飛的能耐,總想著把蕭飛給比下去,可是卻也認可蕭飛的藝術水平。

“有能耐你上去說一個!”

他這個人脾氣就是如此,真要是不服,臺上拿著本事說話,臺底下說小話,拿龍人,那是小人行徑。

趙芸飛被曹芸偉堵的一愣,臉色變得更加難看:“你心裡有氣,別衝著我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