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放在舊社會,相聲門裡師父收徒弟,講究的是三年學徒兩年效力,學徒期間,吃師父的,住師父的,學成之後,要給師父效力兩年,在此期間,徒弟賺了錢全都歸師父所有,等到兩年期滿,才能算是正式出師。

當然,現在已經沒有那種師徒模式了,甚至有些相聲名家都不再收徒弟,只教學生,你要是願意學,我可以教給你,但是,兩個人沒有師徒關係,最多也就是老師和學生。

特殊時期,師徒關係甚至都被當成了封建糟粕,要遭受嚴厲批判的。

而郭德強卻是個非常傳統的人,師徒模式也都是按照老輩子的規矩來,為什麼這兩年來來走走的學徒那麼多,甚至有好些人來了之後,只待了一天就跑了,就是因為郭德強要堅持相徒弟。

什麼叫相徒弟?

那些個願意學相聲的,覺得郭德強有本事,想要過來跟著學,郭德強可以不在乎對方的資質如何,但是品性一定要好。

可是一個剛來的學徒品性如何,怎麼才能看出來?

這就需要當師父的慢慢相看了。

這個相的過程,有可能是一個月倆月,有可能是半年一年,在相徒弟的過程當中,郭德強不會教給他任何真東西,想要學的話,可以自己在園子裡看,平時給點臺本,讓徒弟練基本功。

平時呢,就是幹活,掃地,擦桌子,收拾衛生。

要是住在師父家裡,還要包辦所有的家務活,曹芸偉,何芸金他們也都是這麼過來的。

之前來的那些人,有的一看來學相聲,居然成了勤雜工,一天都不到撂挑子就跑了,還有的幹活的時候偷奸耍滑,被郭德強瞧見,直接就勸走了,真正能透過考驗的,就後臺剩下的這幾個芸字的徒弟了。

剛才曹芸偉懟孔德水,郭德強為什麼不幫著孔德水說話,甚至孔德水受了委屈,都不安慰一下,其實這也是在相徒弟。

要學相聲不光是得勤奮,刻苦,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得豁得出去。

相聲是吃開口飯的買賣,放在舊社會,說白了跟要飯的沒什麼兩樣,都是把人家哄高興了,等著人家賞錢,要是臉皮薄,豁不出去,根本幹不了這一行。

甚至想要學說相聲,第一門學的就是伸手要錢。

現在人們一般的認識都是相聲有四門功課,其實,這是不對的!

真正的行里人都知道,相聲的基本功按照門類來劃分的話,應該是十二門功課。

基本功的第一門就是定場詩,在表演節目之前,說一首定場詩,讓觀眾壓言,安靜下來,也讓演員能迅速的進入到演出狀態。

第二門基本功就是門柳兒,這個基本功的緣由主要是在街頭表演的相聲藝人為了拉攏過往路人的注意,在開始前,唱這麼一嗓子,當然也有人稱他為“開場小唱”。

第三門是白沙撒字,第四門是太平歌詞,這兩門有的時候,經常合在一起表演,太平歌詞在德芸社的相聲中多次出現,也並不新鮮了。

郭德強有個徒弟叫張芸霆的,孩子不大,可天生一副好嗓子,之前在這邊的時候,每場演出開始的時候,都讓他上臺來唱那麼一段。

最近這孩子家裡有點事,就回天津去了。

而白沙撒字,顧名思義就是用白沙當做筆墨,寫一個副字,同時有的藝人在寫字的時候,還能唱著太平歌詞,這個白沙撒字的技藝,侯大師曾經就表演過,現在網上還可以找到他的影片。

第五門到第八門手藝分別為會說單口相聲、能當逗哏、能當捧哏、以及可以說三個人以上的相聲,這就是考驗相聲說的能力了,對於相聲說的好的人,這些自然都不在話下。

第九門手藝是雙簧,一個在前面表演,一個在後面說話,前面表演的根據後面說的話,做出即興的表演。

還有兩門是口技和數來寶,數來寶會的人多,但是相聲演員當中會口技的人,是真沒幾個了。

蕭銘棟活著的時候,曾請一個南方的口技大師教過蕭飛,只是,蕭飛輕易不願意亮。

剩下的一門,也是最重要的一門叫做看杵門子,什麼是看門杵子?

因為相聲最早是一門街頭藝術,這門手藝主要用處就是在演出的時候,向路過的觀眾要錢的,現在的相聲是劇場相聲,都是買票進入,所以這門功課自然也就沒怎麼往下傳了。

想想看,在舊社會,學會了相聲這門手藝,也只能站在大街上伸手找觀眾要錢,自尊心強的,恐怕手還沒伸出去呢,人先彆扭死了。

尤其是郭德強,他從藝這些年,可以說是受盡了委屈,三闖京城,差點兒餓死在橋洞底下,所以他教徒弟,上來第一件事就是必須打掉徒弟所有的自尊心,讓徒弟把所有能受的委屈全都經歷一遍才行。

對此,蕭飛不反對,卻也不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