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站臺(第1/3頁)
章節報錯
誰?
郭德強的話猶如在所有人的耳邊響了一聲炸雷。
少馬爺居然來了?
真的假的啊!
熟悉少馬爺的人都知道,這一位可是相聲圈子裡有名的獨行俠,無論跟誰都沒有太多的來往,完全就是一個異類的存在。
在相聲門裡,因為地域之別,門戶之見,大家相互抱團取暖,拉幫結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連猴山都有個長幼次序,連狼群都有個幫派法則,更何況是人呢。
即便是郭德強這種性子的人,年輕時服過誰?
三進京城嚐盡人情冷暖,養成了一個疾惡如仇,睚眥必報的性格,可想在相聲行內吃飯,也得找個名頭響的靠山。
最後拜在侯三爺的門下,這就是一張重要的身份名片,有了這個身份,才能被相聲這個大圈子接納,這就叫師出有名。
否則哪怕相聲說得再好也是邊緣人,永遠融不進京城相聲的圈子,最終淪為所謂的“海清”。
可相聲界也有這麼一位異類,縱使有一身本領,但卻從不在意自己的師承,也無所謂將來能不能進相聲宗譜,就是這位少馬爺了。
論能耐,誰也不敢在少馬爺面前說一句“不服”的。
少馬爺的相聲,屬於那種一張嘴,就知道水平了不得的型別,口風很穩,颱風更穩,該撒開的時候也能撒得開,在繼承了馬老祖活瓷實的優點之外,還有他自己的特點,不僅能來一套京劇武生,還專門開發了唱,白派京韻大鼓也是少馬爺的標誌性特點。
簡單說,少馬爺就是在繼承了馬家相聲之外,還有所開創和發揮,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也是讓人敬佩不已的,因此,有些人稱少馬爺的相聲超過他的父親.馬老祖,從一定意義上來講,也不算太過。
少馬爺的能耐沒的說,可就是性格太怪了,其他同行都忙著廣織人脈網的時候,人家過的卻是隱居的生活。
退休之後,除了偶爾應邀演出之外,更是很少露面,也不和門裡的任何人來往,什麼都不在乎。
甚至於,就連門裡最重的師承,在少馬爺的眼裡,也算不上什麼。
當年,少馬爺入行之後,一炮而紅,可卻有一個問題,一直是他的父親.馬老祖的一塊心病,那就是少馬爺的師承問題。
因為馬老祖的輩分太大了,以至於全國的相聲藝人比少馬爺大一輩分的就三個人,一個是天津的郭榮啟,一個是福建的陶湘九,馬家跟他們都沒什麼接觸,也不太熟,師承問題也就一直沒得到解決。
有一次侯大師老馬家串門,中午包餃子的時候,侯大師就問起這件事來了,馬老祖把情況和侯大師一說。
侯大師當時就表示:好辦,我代拉師弟吧。
侯大師承諾帶拉師弟,少馬爺的師承問題就解決了,在相聲界也算有門有戶了。
本來挺好的事,可少馬爺卻不怎麼上心,倆人都忙,就把這事給擱下了,少馬爺也是該演出演出,把這件事就扔在腦後了,之後少馬爺也沒和侯大師見過面。
用少馬爺自己的話來說:“我這個人自尊心比較強,主動扣人家門,跟人家說我算您徒弟行嗎?我做不到這一點,萬一人家只不過就是隨口一說呢。”
這一下就過了四年,那一年少馬爺辦專場,曲協安排侯大師去現場觀看,這一下少馬爺知道兩人要見面了,他想起之前在家中的承諾,如果不把這件事給圓了,恐怕見面會尷尬。
於是他就讓於世猷問了問侯大師,當年帶拉師弟的事情還算不算數。
侯寶林當然記得,他親口答應的,那絕對忘不了,於是少馬爺擇了一黃道吉日就“擺知”了。
然而,這場拜師只是名義上解決了師承的問題,解了馬老祖的一塊心疼,而實際上少馬爺根本就和侯大手不怎麼來往。
他自己也說過,自己的相聲都是跟馬老祖學的,別人沒教過自己什麼,而且,自己也不愛串門,正常的師兄弟之間的交往幾乎沒有。
顯然,少馬爺根本沒把這件事太當回事,既然是人家主動提出來的,咱就走個形式,免得駁了人家面子,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