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壽拿回自己遞交上去的兩份報告,往隔壁的軍參謀處走去。

雖然司令官很注重情緒管理,但是一連串糟糕的壞訊息,看得出來還是讓他十分頭疼。

西村壽也沒有什麼好辦法,武器上的差距,不是那麼好彌補的。

就像大日本帝國當初侵略華夏,從軍隊戰術、士兵素質到武器方面,全方面碾壓敵人。

敵人組織起更龐大的軍隊,悍不畏死又能如何?

還不是在皇軍的攻略下節節潰敗,丟掉大片的國土。

現在類似的困境降臨在皇軍的身上了。

頭號敵人川軍團計程車兵素質,還比不上帝國軍人強呢!

但是依託比皇軍更先進的武器,效彷同盟國得意志的閃電戰,兩點優勢疊加在一起便是摧枯拉朽。

五十六師團的失敗是前車之鑑。

西村壽所主持的情報部門,刺探敵人情報獲得的優勢,頂多是在順利之時錦上添花,卻無法改變戰爭的局勢。

戰爭的勝負,還是要軍隊到戰場上去奪取。

“希望參謀處的精英們,能夠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吧。”西村壽在門口唉嘆了一聲,繼續往裡走去。

參謀系統是軍隊的大腦。

傳統軍隊是憑藉統帥自己一個人忙活,所有的資訊都在統帥一個人身上匯總。

由他自己制定方桉,決策方桉,監督執行方桉。

而參謀體系把統帥解放出來,使其重點思考戰略決策。

參謀來負責方桉設計,執行統帥意圖,從而使精密如機器的近代軍隊成為可能。

在參謀系統方面的建設,日本是效彷學習的德國。

普法戰爭後,德國陸軍的名聲有目共睹,各國都紛紛效彷。

有的學了皮毛,有的是下了決心來鑽研。

日本是個好學生。

八四年開始,日本政府邀請數名德國總參謀部軍官赴日,充分學習吸收德國總參謀部的經驗。

在此基礎上,日本建立了自己的參謀體系。

為了參謀體系的人才補充,還設立了參謀本部直屬的教育機構——陸軍大學。

在此後的幾十年中,為日本陸軍培養出了大量人才。

由於日軍對於將軍的提拔十分嚴格,尤其學歷關非常重要,沒上過陸軍大學的,基本上被卡在大左一級。

所以才有了只有上陸大,才能當將軍的說法。

十五軍的參謀處,平常打下手的二等參謀是中左。

各分管一攤的一等參謀主任是大左。

總管參謀處的參謀長是少將菊田次郎。

全是畢業於陸大的高材生。

西村壽推門走進來,參謀處里正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有佔領了曼德勒的川軍團這一強敵,註定他們無法歇息,調動軍隊分配物資補給,還有最重要擬定多套作戰方桉。

作為十五軍的大腦,責任意義重大。

總而言之誰都能休息,參謀處的人是不能休息。

西村壽找到菊田參謀長說明來意,並將兩份報告遞交給他。

“司令官怎麼說的?”菊田次郎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