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一連串壞訊息(第1/5頁)
章節報錯
仰光是緬甸最大的城市。
這裡有緬甸最大的港口,承載著緬甸大部分的經濟運輸工作。
1855年緬甸成為英國的屬地,英國人把緬甸的首都從曼德勒移到了仰光,用來把它作為出口柚木等商品的港口。
仰光在緬甸語中是停止戰爭的意思,寓意著和平。
但這裡卻並沒有迎來和平,日軍在本年的三月八日成功的登陸佔領,仰光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日軍的前進基地。
負責緬甸作戰的第十五軍司令部坐落在此。
司令部辦公室裡,
五十三歲的飯田祥二郎扶著老花鏡,認真的閱讀從國內傳回來的電報。
已經沒有數月前登入緬甸時容光煥發,自信滿滿的模樣。
他的鬢角憑空生出了幾縷白髮,面部暗澹無光像是大病了一場。
“宣戰,戰爭早已打響了,這樣的宣戰是在向我示威啊!”
放下轉述歐美報紙報道的電報,飯田祥二郎輕嘆了口氣。
如果是兩個月以前,他完全不會把這樣的報道放在心上,那時的十五軍橫掃緬甸所向披靡。
所謂英軍不過是花架子紙老虎,被輕輕的一捅就破。
華夏遠征軍只有一兩支軍隊能打,可上級指揮實在弱智,被他一招斷後路鎖住了喉,只能敗退。
敵人吹噓同古大捷再厲害,飯田祥二郎只當是犬吠。
是不甘心承認失敗死鴨子嘴硬。
皇軍勝利的事實會證明一切。
在如今,情況大不相同。
敵人的一些風吹草動,大本營都會格外重視,擺在桌上的電報是明證。
大本營任職的好友,倒是給他透露過上面的顧慮。
以海軍為主導的南下戰略,其目的有多重,包括首要的掠奪東南亞資源,為帝國續命。
戰爭極其消耗資源,消耗和掠奪完全不成正比。
國內經濟已經崩潰。
各種定量限購出現在人們生活中,連最基礎的糧食供應都難以為繼,大多數國民都已經在餓肚子了。
用來維持戰爭的石油鋼鐵煤炭等各種資源,是越來越少了。
總參謀部的將軍們都沒法乘坐小汽車,改蹬腳踏車上班了。
所有高層都清楚帝國在走下坡路,但同時也清楚他們帝國這輛列車,是沒有安裝剎車裝置的。
即使前面是無底深淵,也只能繼續走下去。
次要的幾個目標,包括切斷滇緬公路,阻止盟國給重慶政府輸血,逼迫他們投降。
以緬甸為跳板進攻印度,威脅大英女王皇冠上的明珠,牽扯英國人的精力。
或者更進一步,把印度奪過來……
軍方是有那樣的預桉,但是想做到無疑是天方夜譚,需要增加一二百萬的軍隊,需要更多的船隻維持後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