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趕緊接了過來:“抖啥?萬一灑了就白瞎了!”

齊珠眼珠子頓時紅了。

周氏心裡一堵,很是鬱悶,這個孫女啥都好,就是愛掉淚,她還沒說啥呢,這哭給誰看?

齊歡趕忙扯了下齊珠,示意她躲到齊玉身後去,別在這時候招惹周氏了。

周氏也沒真抓著不放的計較,只嗔怪的對齊歡道:“攏共就那麼些肉,留下這一碗來,你還能吃著什麼?”

話雖這般說,但周氏眉眼裡卻都是喜色。誰不想被人放在心裡記著、疼著的?周氏也不例外。

一旁的齊玉霎時間便白了臉,她身後的小姑娘們,也齊齊的再次低了頭。奶還真沒說錯,歡妹(三姐)她還真沒吃到多少。

齊歡清了下嗓子,沒打算跟周氏討論她吃了多少肉,只道:“奶,早先我就說過,甭管啥東西,有我一口,就得有您和爺一口,我自個兒不吃都行。”

周氏被哄得樂的不行,也就不再計較什麼魚不魚、肉不肉的,對齊歡誇了句:“我家乖乖就是知道心疼人。”

話落,笑意淡淡的讓眾人坐下準備吃飯。

齊家是分餐制,每人一個粗瓷大碗,周氏先給齊老爺子盛出來一碗,然後便是齊歡的。

齊歡過後,下面依次是齊有田、齊有糧、齊玉、齊懷禮、齊珠等人。到了最後只剩下盆底了,周氏這才盛給自個兒。

要是別家,盆底裡剩下的大多都是好東西,但齊家不是,盆底就只是盆底,真真是啥也不剩。

從這個名次上就能看得出來,齊歡之後,周氏便按照長幼有序的往下盛飯,小子姑娘們也都是一樣,哪個年紀長,便先給哪個盛飯。

但她這個大家長偏偏又是最後一個。

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齊家眾人差不多都知道個清楚。周氏這是再為齊歡找補。

一個大家族如果經年久月的偏心某一人,多多少少的都會出問題。

為此,周氏在每日最為重要的吃食上,把自個兒放到最低,更不挑揀,剩下什麼吃什麼,為的就是平衡這種偏心。

就是要告訴齊家眾人,她是偏心齊歡,但她沒動他們手裡的那份,她動的是自個兒的這份。

作為一個在家裡一言堂的老太太,這家裡的好東西哪個不緊著她先用?

如今她只拿了其中的一小份貼補偏心的孫女,更多的全都散給了眾人,她自個兒吃些殘羹剩飯的,誰還敢拿她偏心的事說嘴?

也是因為這點,在齊家,人人都羨慕齊歡能得周氏的眼緣,卻又不會嫉妒不平。畢竟周氏自個兒的東西,她愛給誰便給誰,誰也管不著。

就像他們自個兒,他們的東西,周氏也不會問,也是樂意給誰就給誰。

齊歡也知道周氏這般做的原因,並沒有阻攔的意思。分到最後,盆底只剩下幾根魚骨,一些稀稀拉拉的湯水,一塊魚肉都不見。

眾人習以為常,臉上都沒有什麼吃驚之色。

齊歡見此,拿了還沒用過的筷子要把魚肉撥給周氏一半。

周氏沒要她的,暗中給了遞個眼神,示意她等著瞧。

齊歡還沒反應過來,只見齊老爺子把自個碗裡的魚肉分給周氏一半,齊有田、齊有糧也跟著分了一半。

三個半碗,合成就是一碗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