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詩會揚名

“好詩!”

“真是好詩!”

聽到這詩,周圍的人紛紛擊掌叫好,就連趙佶也是點了點頭,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做出這樣一首意境幽美的杏花詩,可見這蔡鞗還是頗有些才氣。

趙佶本就是文學皇帝,詩詞字畫,那是樣樣精通,這詩好不好,他還是能鑑賞出來的。

這詩也算得上是上乘之作了。

趙佶低吟了幾句,然後便笑道:“果然不愧是蔡學士之子,頗有幾分才氣,好!”

在場的人在聽到蔡鞗的來歷之後,有的雖然吃驚,但不屑之人倒是沒有幾個。

蔡京在官場上雖然名氣不好,但是蔡鞗在汴梁城的名聲倒是不壞,不光不壞,還有著才子之名。

而且此時的蔡京雖然名聲不好,但是也有不少的人支援蔡京的政治主張,此時還沒有六賊之首的名聲。

聽到周圍的稱讚聲,蔡鞗神色淡淡,嘴角卻帶著一抹笑意。

為了準備這杏花詩會,他從半年前就開始琢磨各類詩詞,還和自家父親和兄長探討過多次,為的就是能夠在這杏花詩會上拿下魁首。

這杏花詩也是他和父兄多次修改之後才有的,現在看來,這詩果然不錯,連官家都讚不絕口,那茂德帝姬應當也會拜在自己的文才之下吧?

想到此,他一展玉扇,目光放至遠處,想要看看趙福金的痴迷神色。

西門慶見狀,連忙站出來說道:“陛下,草民也想出來了,還請陛下鑑賞!”

也幸好現在是在宋朝,而不是動不動就下跪的清朝,不然光是下跪,就夠讓人噁心的了。

要是真到了清朝,那沒說的,第一件事就是造反。

誰TM還去官場上當官啊,那不是找虐嗎。

看到有人作好了,趙佶也是好奇的說道:“哦?說出來聽聽。”

大官人諾了一聲,然後便環視了一圈四周在眾人的視線中走了兩部,然後才吟道: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全場寂靜,目瞪口呆!

這首詩的意境可以說比之蔡鞗的杏花詩高了不止一層,這首七言絕句,簡直絕了!

想一想,此時正是杏花花開之時,雲淡風輕、陽光明媚,詩人一時來了遊興,想去一個朋友家的園子賞春敘舊,尋點詩情畫意。可是,當他興沖沖地來到朋友家門前時,迎接他的,卻是柴門緊閉,怎麼敲門就是沒人開。詩人本是多愁善感的動物,柴門久叩不開,他還在設身處地地替主人著想,“應憐屐齒印蒼苔”,大概是朋友害怕園子裡的滿地青苔被人踐踏,所以才閉門謝客的。

這個春天最無奈的事,莫過於趁興而來,掃興而歸。但是,心事細膩的詩人,卻於緊閉的柴扉之外,獲得了意外驚喜:“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因為園裡的春色太盛,柴門短牆是關不住它們的,這不,眼前正有一枝紅杏探出頭來,向詩人傳遞著春的訊息——詩人從一枝盛開的紅杏花,領略到滿園熱鬧的春色,感受到滿天絢麗的春光,總算是不虛此行了!

“好!”

“好詩!”

趙佶沉吟了幾句之後,瞬間叫好:“此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是寫的卻是十分的曲折又有層次,先寫遊園看花而進不了園門,感情上是從有所期待到失望遺憾;後看到一枝紅杏伸出牆外,進而領略到園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驚喜,尤其第三、四兩句,既渲染了濃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諸位以為呢?”

李邦彥連忙笑著說道:“陛下說的不錯,此詩乃是一首好詩,此詩一出,杏花詩可就難寫了。”

“李小娘子以為此詩如何?”趙佶看向李清照。

對於李清照這個大名鼎鼎的才女,趙佶也是頗為動心的,只是無奈李小娘子已經出嫁,他總不能奪人之妻吧,要是真這麼做了,那滿朝官員能夠直接將他噴死。

李清照在聽到宋徽宗的問話之後,笑著說道:“回陛下,此詩當有流傳千古之兆,整首詩雖然只有四句,但是卻從冷寂中寫出繁華,這就使人感到一種意外的喜悅。也寫出了新生事物一定會衝破重重困難,脫穎而出,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乃是不可多得的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