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訪親探友(第1/2頁)
章節報錯
事隔二十年,重新站在袁府門前,看著修繕一新的袁府,楊安玄不禁生出物是人非之感。
階下一群人在迎候,楊安玄遠遠地下了馬,牽著楊愔往前走,楊愔好奇地打量著高高的圍牆,輕聲問道:“大人,這便是祖母小時的家嗎?”
楊安玄道:“不錯,這些人都是你的長輩,記得要有禮。”
袁瑞換了身簇新的青衫,被族人擁在最中,看著走近的楊安玄,有些手足無措。身旁的袁宏輕輕一推袁瑞,袁瑞反應過來,忙上前幾步躬身施禮,道:“見過雍公。”
楊安玄還記得這位木訥的瑞叔,自己數次寫信邀他來襄陽都被拒絕,忙扶住袁瑞的胳膊,道:“瑞叔不必多禮,直呼愚名安玄即可。愔兒,快來見過瑞叔公。”
楊愔似模似樣地拱手施禮道:“楊愔見過瑞叔公。”
袁瑞見楊愔與自己兩個孩子差不多年紀,歡喜地伸手想去摸楊愔的頭,隨即想到這位是雍公世子,訥訥地又收回手,從袖中摸出個金獸墜,遞給楊愔道:“好孩子,這是叔公給的見面禮。”
楊愔望向父親,楊安玄微笑道:“長者賜,不敢辭,還不謝過。”
楊愔躬身謝過,雙手將金獸墜接下。袁瑞見楊安玄謙和,並無第一次見面時的銳氣,心中稍安,笑道:“雍公,裡面請。”
先到祠堂上香拜祭,楊安玄看到袁竹的牌位,心中不免感嘆,這位精明的老人為了家族操盡了心,終於變成了尺許長的牌位,可以安享後輩子孫的香火了。
袁宏見袁瑞陪在楊安玄身旁,半天說不上一句話,於是笑道:“雍公,族中重新修繕了柏祖爺的居處,可要前去看看。”
柏祖爺,楊安玄母親袁靈的父親,上次楊安玄隨母親來袁家時,外公這一枝已經沒人承繼家業,幾間老屋破敗不堪。
聽母親講,她還有一弟一妹,楊安玄後來派人前去打探,舅舅袁善在益州南安縣任縣丞,十多年前得場疫病,舉家病亡;至於姨母袁梅嫁與徐州孫家,因為戰火早不知去向。
屋舍修繕一新,毫無氣悶之感,楊安玄伸手從書架上取了一本書,書上並無塵埃,看來常常有人打掃,楊安玄點點頭,道:“宏兄有心了。”
袁宏笑道:“柏祖爺是袁家長房,善叔已逝,愚打算問過姑母后,從族人中選一人承繼柏祖爺的宗嗣。”
楊安玄點點頭,道:“此事你與家慈商議即可。”
看罷祖宅,袁宏請楊安玄到臥雪堂飲茶,袁氏族人紛紛上前見禮,一通寒喧見禮便是大半個時辰。
等大堂內留下十幾個主要族人,袁宏道:“雍公,年前陳郡袁家派族人來,讓汝南袁氏前往陽夏祭祖。”
天下袁氏出太康。西漢初年,袁氏先祖袁爰被封貴鄉侯,舉家遷至陽夏定居,成為當地望族,始稱陳郡袁氏。
西漢向東漢過渡期間,當時的袁氏家主有兩子,袁昌和袁璋,袁璋率一枝族人從陳郡遷至汝陽,造就了後來“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三國爭霸,袁紹、袁術兄弟敗亡,汝南袁氏敗落,而陳郡袁氏崇尚清虛,克己奉公,不聚斂財富,反而在爭戰中得以保全。
後人袁渙是曹魏郎中令,袁渙子袁淮是西晉給事中,其子袁衝是光祿勳。永嘉南渡,陳郡袁氏最先過江,王、謝、袁、蕭並稱四大望族。
袁衝子袁耽為東晉歷陽太守,其子袁質為東陽太守,娶謝安侄女為妻,生兩子袁湛、袁豹,袁湛娶謝玄之女為妻,其外甥便是被楊安玄逐出廣漢郡的謝絢。
如今陳郡袁氏與汝陽袁氏相比,一天一地,陳郡袁氏突然間派人邀汝陽袁氏前去祭祖,用意不言而喻。
楊安玄笑道:“一筆寫不出兩個袁字,這是好事。”
袁宏鬆了口氣,陳郡袁氏依附宋公,袁宏生恐楊安玄遷怒不喜。
離開汝陽前往南頓應家,應洪透過應浩竊走鍛鐵之術,得罪了楊安玄,不久後,應旭慚愧身死。汝南太守陰敦得了楊安玄的授意,對南頓應家諸多刁難,應家舉步維艱,接任的族長應琨倍感焦頭爛額。
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族人對應琨越發不滿,應琨沒有辦法,悄然帶了家眷前往建康投奔應洪去了,丟下爛攤子。
應家族人商議後,推舉應旭長子應業為族長。應業硬著頭皮去了趟襄陽,楊安玄念及應旭當年相助之情,勉勵了應業幾句,讓他安心經營族業。
西平棠溪的鐵業被楊安玄強行買下,楊安玄將整個西平城的百姓都遷走,西平城成了兩萬屯軍駐地,棠溪城更是重中之重,等閒人根本無法靠近。人多力量大,鍛造兵器的速度也得到了大大提升。
應業得知雍公前來,熱情款待,南屯應家已然一分為二,在汝南這枝要想維持下去,怎能得罪雍公。33
楊安玄來南頓釋放出善意,安了應家人的心,畢竟應業的三弟應康在信陽郡任司馬,也算是自己的麾下,南頓應家是上品門閥,拉攏他對自己的基業有益。
此次出來,除了視察民情之外,便是撫慰地方,堅定治下門閥士族對自己的信心,讓百姓知道這片天是誰家的天。
離開南頓繼續南下,汝南太守陰敦已經來到安成縣相迎,楊安玄派人送來的棉農就在安成、慎陽兩縣試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