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難料,楊安玄和劉裕都認為秦國不會出軍救燕。然而,當姚興在聽到孫玄加油添醋的稟報後,這段時間積鬱在心中的苦悶找到了喧洩口,化成戾氣隨著怒罵噴發出來。

尹緯等人苦勸,姚興依舊暴跳如雷,下旨派衛將軍姚強領軍一萬,隨同南燕尚書令韓範前往潼關,會合東平公姚紹後一起東進援救南燕。

稍為平靜後,姚興感覺秦國的窘迫的現狀都因赫連勃勃而起,當即決定要御駕親征,消滅心腹大患赫連勃勃,收復河西之地。

姚興決定率軍兩萬北上前往貳城,然後在此等候各地兵馬會合後再一同出擊。

弘農太守蒯恩得到暗衛稟報,連忙下令各城據城而守,將城外百姓遷入城中做好防禦準備,好在麥收已畢,不誤農時。

司州刺史魯宗之接到蒯恩的告急公文,急得團團轉。楊安遠從洛陽帶走三千兵馬,司州水師也遠揚在外,便連屯軍也有萬餘前往了兗州,整個司州剩下不過兩萬兵馬,洛陽還是防禦的重點,實在抽調不出兵馬援助弘農郡。

告急文書送到襄陽城,王鎮惡看到秦軍在潼關聚集,有攻打弘農的跡象,心頭亦是大急。此刻雍州境內兵馬亦不多,王鎮惡勉強調動了五千兵馬,四千前往弘農,一千趕赴上洛。王鎮惡給梁州刺史楊思平去信,讓他做出北上攻打秦國的姿態,側旁牽制秦軍。

赫連勃勃得知姚興親征的訊息,率領一萬五千輕騎先行奔襲。姚興在城樓上見大夏兵馬流水般從城外來回賓士,不時向城頭射箭,彪悍兇狠,如同一群惡狼。

看到大夏輕騎在城外發威,姚興心生怯意,有意讓左將軍姚文宗據城而守,他則帶著輕騎趁夜離開,與押運糧草的姚詳會合,暫避風險。

尚書右僕射韋華諫道:“陛下親征,若是離開恐怕軍心震恐,屆時不戰自潰。而且大夏軍皆是輕騎,得知陛下離開定然前去追趕,臣恐陛下反易遭到不測。”

姚興此時方寸大亂,柴壁失利的場景不時在腦中盤旋,生恐被赫連勃勃抓住。左將軍姚文宗主動請戰,姚興在城頭觀戰。

交戰兩日,赫連勃勃假裝後撤,姚興信心大增,命安北將軍姚榆生領軍追擊。追至石子溝,大夏伏兵殺出截斷後路,將五千秦軍圍住,姚榆生見無路可逃,只得率眾投降。

赫連勃勃回師再度攻打貳城,姚興膽氣已喪,率軍往南突圍。左將軍姚文宗率六千兵馬斷後,拼死抵禦赫連勃勃的進攻,掩護姚興退走。

鎮西將軍姚詳率援軍趕到,赫連勃勃見秦軍勢眾,主動退走,也不佔據貳城,秦師重新佔領貳城。

赫連勃勃趁著秦軍無暇他顧之際,一路往西搶掠,敕奇堡、黃石固、我羅城相繼被大夏軍攻破,被擄走百姓四萬餘人。

心驚膽戰地回到長安城,姚興早將平定大夏的念頭拋之雲外,接到西部發來的告急文書,姚興已無兵可派,只得下令各地據城而守,不要出戰。

姚興感覺長安也不保險,下令將前往潼關的衛將軍姚強調回防禦,籠罩在弘農上空的戰雲消散了。

潼關,韓範看到姚強帶著秦兵返回長安城,仰天長嘆道:“此天亡大燕也。”

…………

楊安玄回師新泰城,許靖走馬上任泰山太守,坐鎮治所奉高城。晉燕交戰,商路未斷,楊安玄命他嚴查關卡,不要放走燕國的使者。

許靖得到楊安玄的重用,任命他為泰山太守,這是他做夢也想不到的事。回想當年經歷,恍如身在夢中,能有今日成就,皆拜主公所賜。

對於楊安玄的吩咐,許靖是不折不扣地執行,奉高、牟縣、萊蕪等地都設立了關卡,本著“寧查錯不放過”的心態,對於東行的客商搜查得格外仔細。

當初韓範說動秦國出兵相救,便命張綱等人先行回國報信,讓廣固城堅守待援。

從長安回廣固有多條路線可走,張綱等人化裝成客商,分成數路,一路走黃河水路,一路從北面的濟南、樂安郡回廣固城,他自己則準備從泰山郡過境前往昌郡前往廣固城,這條線路最為短捷。

韓範把秦國的詔書給了張綱,讓他帶回廣固城。張綱將詔書縫進束身的腰帶中,一路有驚無險地來到萊蕪城。

只要過了萊蕪就進入沂蒙山脈,往北進昌郡有人接應,很快就能回到廣固城了。張綱的手下意識地摸了摸腰間束帶,看了一眼排成長列的商隊,午時前應該能入城吧。

張綱裝扮成遊學計程車人,齊魯之地是聖人所居,文風鼎盛,遊學計程車人十分常見。隊伍中就是好幾人士人裝扮,張綱與人“之乎者也”地寒暄著。

準備的過所毫無破綻,張綱花了一兩金購得,上面記載的面貌與他一般無異。將過所遞給守城的兵丁,張綱心平氣和地等待通關。

帶隊的校尉卻盯著張綱上下打量,讓張綱心生緊張,不知哪裡出了問題。那名校尉走上前來,拱手禮道:“見過張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