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抬著頭凝望著城門之上,左右燃燒的火把照亮他英俊而深沉的臉龐。

小縣城的城牆並不高大,站在城門樓上的陳家楊能夠清楚的看到英王不悅的看著自己。

“英王殿下,您別瞪著我了,我不會給您開門的!”陳家楊喊道。

英王身邊長史李行詫異的問道:“陳家楊這是怎麼啦?他居然會阻攔我們,他不是最支援殿下的麼?”

英王沉默不語,過去陳家楊確實是非常支援自己,至少在外人看來是如此。

三年前永平帝墜馬重傷,太后聞訊昏迷,朝堂大亂。一部分官員便希望英王出來主持大局,其中最為積極的就是陳家楊,他甚至獨闖內閣為了英王和竇鼎之以及前任次輔大吵了一架。

英王想到此抬起頭平和的喊道:“本王只是經南興回京奔喪,還請陳知縣開門!”

“那也不行!城門絕對不開!”陳家楊一臉堅定的喊道。

英王厲色喊道:“陳家楊,你就不怕本王上奏摺參你麼?”

“參我也不好使!就是不開門!而且我也要參您一本!”陳家楊義正言辭的回答道。

這一番對話,莫說讓城下英王不悅。就連陳家楊身邊的縣衙官員和守城兵士,都覺得他的縣太爺在作死。

李行一聽不怒拔出佩刀,剛想一把刀給甩上去,英王一擺手將他佩刀又打回鞘中。

“王爺,這廝也太猖狂了!”李行說道。

“罷了,莫忘了剛才先生說的話!”英王冷冷說道,抬眼瞪了一眼陳家楊,一拉韁繩,道:“我們繞著走!”

看著英王帶著隊伍離開,陳家楊身旁的縣丞不禁擦了擦額頭的汗,說道:“英王應該是要繞過我縣了!”

“哼!他繞著走我也要上奏摺參他!”陳家楊嚴肅的說道。

縣丞一臉訝異的看著自己的上司,心中嘆息道“活該你從三品大員被貶來當知縣,你再加把勁,遲早能幹到我這位子上來!”

…………

“嗝!”楚牧儘量的剋制讓自己的嗝聲音小點,但實在不能忍住不打。

吃得太多了!中午一來這就被太后賞賜了一桌佳餚,下午除了和太后說了那麼幾句話,就是吃點心,吃水果,還沒來得及消化,晚上又是一桌珍饈。

還得和太后一塊吃,這讓他更不消化。

晚膳之時,毛愚又來了兩次,一是通報內閣四位大臣依舊在修身殿等候皇帝,二是六部的一部分官員也跑到了修身殿催,不過不是和內閣一起站崗,而是催促內閣諸公趕快服軟入坤德宮。

楚牧聽聞偷偷觀察太后的反應,發現太后平靜異常,異常的就像她知道這些官員會出現的一樣。

甚至她都沒問毛愚,去到修身殿的六部官員具體有誰。

為什麼呢?想來這些人大概就是太后派去的,無非是給內閣施加壓力,讓他們來坤德宮。

楚牧很明顯的感覺出這個時候太后正在和內閣角力,而來不來坤德宮便是這場角力的勝負的標準。

而為什麼來不來坤德宮這麼重要呢?自然是因為自己在此了!

想到這裡楚牧心中開朗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