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石氏宗親中,新興王石祗尚佔據襄國,鄴城之內僥倖逃脫者,趙國境內剩餘的羯人皆往襄國而去。

如今石閔大權獨攬,時人假託讖言:“繼趙李”,更國號曰“衛”,易姓李氏,大赦,改元青龍。

群臣上表,許石閔加“九錫”,封魏王,故石氏一族已然不存。

不日,南郊的高臺之上,文武百官矗立於臺下,石鑑此時已移姓換名為李鑑無力的被人扶坐在御座上。

這時長角響起,鼓聲大作,故趙國大將軍冉閔過來了。

只見冉閔緩步踏上高臺,李鑑被楊環小心點攙扶起來,冉閔走到李鑑的跟前。李鑑小心的從旁邊的侍從手中接過玉璽,轉交給冉閔手持玉璽向前一步,只面南而立,將玉璽交給旁邊的親隨。石鑑退下一階,只朝北向冉閔躬身行禮。

這是另一老內侍開啟禪位詔書,宣讀道:昔堯以配天之德……天命無常,唯歸有德……皇綱肇虧,強敵虎爭,皆賴武德王之功勳……今封閔為魏王。”

李鑑只拜道:“臣鑑拜見陛下。”

禮成,受禪臺之下乞活軍將士山呼道:“萬歲,萬歲”

隨即冉閔釋出召命:大赦,改元青龍。

高臺之下,石韞也被邀請觀禮。慄特康此時已經完全康復,石韞許其在她旁邊一如侍衛般侍奉。

慄特康只盯著高臺上道石閔,手中緊緊握著他父親留下來的彎刀,心中的怒火只是止不住。石韞見他至此,輕柔的撫摸他握著彎刀的手,欲以化解道:“如今胡漢殺伐已過,汝切莫再行莽撞之事。”

慄特康直視著公主,公主關切的眼神使他心中的恨意消解大半,“但聽公主之意便是,然此種恩怨,豈非這三言兩語所能化解。”慄特康鬆開他腰間佩戴的彎刀。

這時魏王和李農、李鑑、楊環等一同走下高臺,只來到石韞身旁,李鑑退後只和石韞公主一道向魏王行禮。

李鑑此時顫巍巍的說道:“臣謝魏王不殺之恩,我李氏當竭誠侍奉衛國。”

李熙只驚詫道:“叔叔,我石氏已皆移姓為李氏??”

李鑑苦笑道:“讖緯之言,繼趙李。改姓保闔族無憂。”

石韞只質問道:“石閔,汝世受石氏厚恩,加魏王之銜也就罷了,變更汝之姓氏,為此虛名。”

旁邊的軍士意圖迎上去申飭石韞,魏王制止。對石韞緩緩說道:“不錯,汝石氏罪孽深重,孤欲取讖緯之說留你們李氏一族道性命,也好安撫眾人之心。”

石韞只質問他:“石閔,你不也姓石,怎可做此如此數典忘祖之事。”

冉閔只微笑對他,默不作聲,旁邊的軍士忍不住,說道:“魏王如今位登九五,早就不屑與與羯族石氏同舞,如今已復漢人姓氏,復為冉姓。”

李農見此忙上前說道:“公主不要再說了,這時保全你石氏一族道唯一辦法,石氏罪孽深重,若以石氏之名再行與世間,恐眾人不服。”李農瞧了一眼魏王,魏王只微微點頭,李農會意說道,“如今尚有殘餘石氏宗親據襄國,魏王欲派兵圍剿,若鄴城復有石氏,當被大魏軍士剿滅,這是存你宗族道唯一辦法。如今世系譜牒已盡刪去公主之名,公主與故石氏一族再無瓜葛,青史案牘之中也永遠不會有石韞公主之名。”

“再無瓜葛,再無瓜葛……”石韞緊握著拳頭,欲衝過去,只想扔魏王一個巴掌,只見魏王身邊的護衛親隨瞬間暴起,一個長刀欲直刺石韞,這時旁邊的慄特康一個箭步抽其只將那護衛道長刀打落。

“快,快,有刺客!”魏王身旁道親隨大叫道。

“退下!”冉閔只喊道,“一個弱女子手無兵刃,緊張什麼。”

冉閔看著慄特康,深邃的聲音說道:“到時你,孤從未見過,小小年紀攜此利刃不要傷了自己。”

親隨只向左右示意眼色,意欲一把擒住那小子,這時石韞忙匍匐上前道:“魏王,請不要再殺戮了,且讓那小兒留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