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〇回 終顯反志李農悲歌 冉閔魏國自立中原(第2/3頁)
章節報錯
“陛下若有難處,臣欲行萬難之事”。突然在冉閔身旁,慄特康只冷冷的一聲說道。
“你?”
“陛下,請贖罪。”只見慄特康只跪倒,向冉閔稟道,“今李農舉事,所賴者乃殺胡令之餘生者。陛下如今雖已登基,大赦天下,然諸胡之中有人心惶恐,唯恐陛下所言非真,暗投李農者甚多。臣欲親赴險境,勸其反正。”
冉閔看著年少的慄特康依稀之中顯露出自己青春的模樣,心中不免無限感慨,只說道:“汝還有大好時光,如今鄴城兇險,汝去,恐怕……”
慄特康只道:“陛下事不宜遲,若再不去,恐鄴城落入敵手。”
冉閔還要再勸,只聽到王泰說道:“陛下,中庶子說的對,如此大軍不動干戈,若非如此恐又生靈塗炭,我趙國不能再殺戮了。”
冉閔只沉思一會兒,只站起來,向遠處的鄴城眺望,隨即親解自己的披風將他披上,扶起他。慄特康只一轉身,飛奔上馬,只往鄴城而去。
冉閔久久望著慄特康的背影,旁邊的王泰進言道:“陛下,胡兒到底不與我等漢同,陛下當慎之又慎啊,臣請領兵堅守持重,緩緩向鄴城進軍。”
冉閔隻眼睛閉上許久,緩緩突出一口氣,說道:“王將軍去吧,願鄴城不復殺戮。”
當天深夜王謨府中,暗藏許久的胡族死士皆立在府中央聽王謨訓話。
王謨在堂前訓示道:“冉閔背棄舊主,竊居神器,誅殺諸胡之人,血滿漳河,其惡行罄竹難書。”
王衍在旁邊亦言道:“汝等父兄,妻族,皆死於冉閔之手,今日你們報仇的時刻到了。”
王衍話音剛落,王謨拿起寶劍,一把抽出,舉天道:“今冉閔舉大軍在外,鄴城空虛,諸軍不備,此良機實乃再來,諸君隨我一起剿滅冉閔。”
這些死士大多為殺胡令之後之殘存餘孽,聽聞王謨訓話,齊聲喊道:“誓滅冉閔。”
正在這時,李農家的三公子匆匆而來慌忙道
“尚書令,不是說好了麼,今日冉閔領大軍而出,吾等率眾復歸晉室嗎?”
在旁邊的王衍笑道:“小侄何其幼稚,今日吾等功業俱在此地,你是讓我等委身晉室,居於人下?”
三公子大急道:“大人,諸胡不可與之謀,大人。”
王謨只吩咐道:“帶下去。”
這時宮中一內侍匆匆過來,將書信遞給王衍,王衍閱罷,大喜。只道道:“如今中常侍嚴震,已俱得宮禁內外,鄴城腹心吾憂。”
隨即向府中死士說道:“王衍,率眾攻取鳳陽、中陽、廣陽三門,全軍列陣彰水北岸以阻冉閔歸路,切斷城中與冉閔大軍一切聯絡。”
“吾自領一部,到李農府中,延請他控制城中乞活軍駐軍。”
王衍大急道:“尚書令,如今我們已盡得鄴城關防,何須李農之力。”
王謨只道:“李農在乞活軍中聲望不下於冉閔,如今鄴城之中唯有李農方能把控大局,吾等必要奉李農為尊。”
王衍只道:“也罷,就看襄國的之兵能否牽制冉閔大軍,若冉閔大軍回都,不知道這兩三千人的死士能否控制局面。”
王謨只略顯輕鬆的笑道:“王侍中,多慮了,如今之勢幾如先朝高平陵之變,冉閔如今託大,我等只要奪取鄴城城防,挾其母王氏,妻董氏,敵自潰。”
此時鄴城全城戒嚴,皇宮之內,宮禁森嚴,中常侍嚴震、趙升盡遣人封閉宮門,旁人不得出。
宮城之內,太武殿內,嚴震,趙升、王謨三人已俱在一起等候,只等王衍‘請’李農一道,釋出召命,。
只是一人小內侍過來,向嚴震稟道:“李農已到鄴宮端門。”
嚴震起身向眾人說道:“諸位,李農來此萬事皆備,吾等圖謀大事在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