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三回 暗藏危機(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艾言道:“還沒有。”
這時一個眼尖眼睛的軍士喊道:“陛下快看那城樓。”
只見在襄國的城樓上,一個人高喊道:“吾乃襄國守將劉顯,汝等漢家小兒,竟欲攻我,石閔小兒汝還記得搖尾乞憐在先帝腳下。”說完只把魏國大軍的勸降使者推下城樓,當場隕命。
孫威大怒道:“陛下,兩國交戰不戰來使,此人語出狂妄侮辱陛下,臣欲帶人擒他奉與陛下。”
說完幾欲拍馬向前。
“且慢!”冉閔知道,“此人語言激我,已然技窮,這襄國也沒有幾日了,傳令各營歇息,陰日破曉發起攻城。”
初春的月光透著凜冽的寒意,冉閔的大營已紮在襄國城外,只待陰日攻城。
主帥大帳內,冉閔徹夜與眾將商討軍情,研究對策,這時一斥候來報:“報,襄國北側兩百里外發現燕軍旗幟。”
“果然來了。”張溫只來到帳中的沙盤前,手指道,“陛下,常煒遲遲不來必是凶多吉少,如今燕軍來攻,末將願帶一直偏師奇襲燕軍。”
“且慢!你探得燕軍主帥是誰?”冉閔只向那個斥候問道。
斥候只道:“燕軍營寨齊整,深溝高壘,帥旗上是一個‘綰’字。”
冉閔只回身盯著稍安,臉色稍安,“果真如此,看來燕國只是坐觀成敗。”眾將士疑惑,冉閔娓娓說道:“朕與燕國也算交過手的,燕軍之中能征善戰者眾,成名宿將如:慕容恪,慕輿根外,又有後期新秀慕容霸,然這守城持重者定是那悅綰。”冉閔隨即言道悅綰僅已一千兵力守凡城,力拒趙國三萬大軍圍攻之舊事。眾將士心安,冉閔隨即言道,“如此我魏軍今夜安枕,好生歇息。燕軍只是坐觀成敗,我大魏取這襄國之後,當乘勢北上,與燕軍一決雌雄。”
“遵命。”
在同一片月光之下,鄴城之中此時風平浪靜。鄴城守將王泰巡視各營城防完畢,已經回到軍營之中休息。
皇宮之中,園林之內,一處僻靜的宮室,燈色昏暗,只聽有人說道,“慄特康,如今冉閔大軍盡出,正是我舉事大好時機。”
“不可!”慄特康對姚益說道,“魏主雖出,然王泰在鄴城之內,吾等如何舉事。”
姚益反駁道:“魏國大軍家眷,子侄皆在鄴城,吾等已暗暗藏下千人,只要拿住他們家人不怕他們不土崩瓦解。”
慄特康聞之起身大怒,“不可,只誅賊首即可,汝等怎可欺辱人家婦女妻兒。”
旁邊的姚若只笑道:“迂腐,汝忘了殺胡令之日,你父兄如何慘死在那漢人刀下。”
慄特康聽罷,只重重的坐下,沉默不語。
見狀姚益勸道:“吾知道冉閔對你有活命之恩。然汝可知道,椒房殿那日,冉閔已備下刀斧手,只待你有輕舉妄動之舉,就將你亂刀砍死。漢人已對你產生戒心。”
寂靜,只有那不停敲打的驚鹿似在告訴時間的流逝。這時外面有來人聲音,姚益姚若馬上向慄特康告辭。
原來來人是王泰,只見他帶著本部人馬,慄特康見此只大為詫異,剛欲要問。
王泰便說道:“陛下臨行前雖吩咐我,主管鄴城防務,這鄴宮之事悉付於汝,到底我還是不放心。”只見王泰拿出腰牌。
隨王泰前來的一人中,是慄特康的手下,見慄特康面露不悅之色。那人謝罪道:“小人本來要阻王將軍前來,奈何王將軍的腰牌:‘如朕親臨。’這這國中暢通無阻,旁人不得阻攔。”
“無妨。”慄特康淡淡的說道:“吾等俱為魏臣理當各遵職守,當同心同德。”
王泰怒道:“汝好一個同心同德,若不是陛下之言,本將恨不得將其碎屍萬段。”
只見王泰只飛起一腳只把他旁邊的胡床踢翻,惡狠狠的說道:“陛下信得過你,我可信不過。若被本將發現你有任何非分之舉,定斬不饒。且看如此大蛀蟲被我挖出陛下有何獎賞。”
慄特康呵呵一聲,只道:“末將定叫將軍失望而歸。”
“若不是陛下勸阻,我現在就想殺了你,韋謏進言卻被陛下賜死獄中,陛下包容你竟至此。”
說完只一舉刀,幾欲架在慄特康的脖子上,旁邊的軍士大急忙道:“將軍,擅殺臣子不可啊。請將軍三思。”
“嗖”,王泰一收刀,喊道:“回營。”
“恭送王將軍。”言至此,王泰見慄特康謙遜至此,罵罵咧咧的和軍士出門而走。
行在一處荒涼之處,姚氏兄弟已脫離險地。姚益對姚若說道:“如今冉閔大軍已到襄國城外,燕軍逡巡不前定是觀成敗,慄特康說得也對。現如今王泰坐鎮鄴城,守軍尚有十萬之眾,若能引得鄴城守軍北上支援,則大事將圖。”
姚若點頭應和,“不錯,吾意正是如此。若襄國之役僵持不下,則軍心必然騷動,加之魏軍糧草不足,拖則生變。這魏軍如今氣盛,廣納胡人部卒,還不是因其百戰百勝,無人敢相抗。”
“如今我們兄長已領騎兵欲往襄國。吾這就手書,告訴他務必堅守襄國月餘。若冉閔遲遲攻不下,必抽調鄴城之兵相援,到時就是吾等起事之事。”
姚益望著這鄴宮高聳的城牆,其上角樓林立。鄴城內外,駐軍時不時的巡邏。緩緩說道:“如今能埋伏這千把人已頗為不易,若無完全之策,切莫急切行之。”。
姚若拍了拍哥哥的肩膀,“哥哥說得對,如今我們不要再來往,免得被旁人發覺,待到一月之後,鄴城守軍北上馳援之際吾等再相會。”
果然如姚益、姚若之言,這襄國之戰,石趙最後的國都將承受魏國大軍潮水般的進攻,但確如中流擊水,一塊頑石,一時沖刷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