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破丸都高句麗滅(第2/2頁)
章節報錯
“快快,速傳軍醫。”慕容霸急切的上前扶起信使,速喚左右軍士,讓這信使回營歇息。
慕容霸速拿軍報呈於燕王。
“唉,北軍俱危。”燕王猛拍一下大腿,掩其頭,不住的嘆息。
慕容翰拿過軍報,看過沉默不語,將此報遞於慕容霸及眾將。出列向前,向燕王說道:“王寓此舉,報有必死之決心,全軍向北,背水列陣,為我南軍贏得時間,但不成想王武聽聞都城陷落,全軍死戰,更兼得已破近扶余之境。扶余王素於我有隙,雖臣服於我,然見此敗軍,撤河上浮橋,緊閉城門。”
慕容翰跪下,悲痛道:“可憐我燕國將士,要被這高句麗王其弟,王武逼入死地,高句麗斷無可恕。”慕容翰緊握其手中金刀,像似要折斷。
“兒臣願往,誓報此仇。”慕容霸上前,“我願率軍直攻高句麗王武偏師。”
燕王正欲傳令,韓壽進言道:“大王,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韓壽直接往朝堂中央一站,說道,“如今高句麗丸都城已破,敵人已是逃散。如今北軍大敗已是板上釘釘之事,若倉促進軍,可能勝而轉敗,望我王三思。”
那慕容皝,慕容翰到底是久經戰陣之人,暴怒之心漸漸平息。卻見慕容霸,頗為憤恨,向燕王道:“兒臣願帶本部人馬前去救援,不勞動大軍。”
“你且給我站住!”燕王怒道,“沒有孤令,你不可擅動。”燕王嘴唇都抖動了。
“父王,北軍危矣。”慕容霸還欲進言。
“左右,把慕容霸給我拿下。”燕王不由分說,過了許久才緩緩坐上王座。
韓壽繼續進言道:“為今之計,當速收斂眾軍,命各部追擊將士速歸本營。合兵一處方能妥當。”
燕王讚許道:“韓長史思慮周翔,先王曾對孤曰:‘吾幸得壽而入棘城’今孤得壽言,方取這高句麗之地。”
韓壽拜道:“燕王過譽,下臣不勝惶恐。”
燕王想定,傳召:“召慕與泥速回丸都,其餘各將盡數歸位。”那慕與泥的信使得令速速趕回。
“卻有一事,孤想問計於你。”燕王想了一會兒,向韓壽問道,“如今看來北軍將敗,高句麗此地不可戍守,我恐大軍將去,復為高句麗所佔,豈不白費我眾將士心血,孤欲奈何?”
韓壽略微思索一番,“高句麗之地,誠然不可戍守矣。今其主亡民散,潛伏山谷,大軍既去,必復鳩聚,收其餘燼,猶足為患。”
慕容翰問道:“我大軍駐守也不在話下,下臣原意以身犯險,為我燕國鎮守這高句麗。”
燕王沉思,說道:“翰兄此舉壯哉,但如今國事紛雜,猝然鎮守一隅恐於大軍不利,且聽聽韓長史有何謀劃。”
韓壽眉頭緊縮,眼睛陰沉,說道:“行軍打仗,我不如將軍,陰損毒辣之事將軍不如我。”
“此話怎講?”燕王好奇問道。
“請載其父屍、囚其生母而歸,俟其束身自歸,然後返之,撫以恩信,策之上也。”韓壽只冷冷的回答道。
“毀人父屍,於常理是為不妥。然如今亂世,綱常禮法合則用,不合則棄,且高句麗本為化外蠻夷,不用那麼顧及。”堂下鮮于亮回道,其人雖為趙國降將,但鮮于本為匈奴姓氏,未沾多少王化。
“燕王,我燕國大軍素以解民倒懸,懲惡揚善著稱,今毀城戮屍,恐有大患。”慕容翰上前跪下,說道。
“王兄此意,盡為婦人之仁。今我大軍孤懸高句麗,且其北路未平,我燕國將士連年征戰,血流盡了。若不永絕後患,我妄為燕主”慕容皝發怒,“傳我軍令。”燕王起身,“掘王釗父乙弗利墓,載其父屍。”頓了一下再道,“收其府庫累世之寶,盡虜男女人口,燒其宮室,毀其都城。眾將士,在孤之後,沒有丸都城!”
韓壽向前,只更為恭敬言道:“燕王此舉,誠然是也。石趙意欲圖謀我國,高句麗與其素有勾連。先前趙國運谷三百萬斛以給之,夾攻我燕國。前歲襄平之圍,遼東之危,慕容仁叛亂,高句麗皆為禍首。背燕者如佟壽、郭充之流尚在高句麗。今破都毀城,掘墓鞭屍,定令其膽寒,憂懼。”轉身嚮慕容翰拱手道,“將軍宅心仁厚,無可指摘。今我大軍已破其都,且高句麗所依仗者,唯丸都城一城爾,若盡廢其城,此戎狄無所據矣,必束手而降。”
燕王稱善。
眾將皆領命。
“王伯,王伯,你且起來,霸兒扶你。”這慕容翰跪了許久,待眾將都散去後,慕容霸上來了,扶著王伯起身,退回軍營中。
南路大軍終於撤出了丸都城,留下了是一座燒焦的,傷透了的廢城。四周斷壁殘垣,殘破不堪,城牆坍塌,碎石斷磚,那高句麗王的宮室印在了一片熊熊火光之中,全城已無一處完整的居所。高句麗的府庫全數被洗空,累世積累的財寶如今已當做戰利品一箱箱的往燕都處啟運。那丸都城中的五萬百姓無一倖免,全部也被大軍押往燕國邊城,充實人口。城外河道盡填,城中只有野狐,豺狼為伴。
更慘的是周邊高句麗王的家族墓地,盡被屠戮,掘其珠寶,白骨曝於野,烏鴉鳴叫,野狗出沒,屍體任背撕咬。載高句麗王的父屍用爛車駑馬裝運。
燕軍離開高句麗之前,已然得知,北軍將士盡數埋沒,敵人全部殺之,河水為之變色,可憐那王寓,被敵軍抓住後飽受折磨,五馬分屍,傳首九軍。燕國大軍聽之無不落淚,有不少父輩袍澤,都在北軍陣中,加之這次沒有擒住高句麗王,將士怨憤,殺降事件屢有發生,行之百里開外,眾將已然怨憤不已。屠刀終於砍向了這高句麗王族,任憑是高貴的公主還是驕傲的王子,全部被殺。僅高句麗王生母和妻子因有燕王保護,作以人質,才得身免。
有道是: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