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道大軍安然透過險地。據前方探馬來報,高句麗偽王釗果然遣他的弟王武統帥精兵五萬守備在北道,他自己僅率羸弱老兵守在南道。

燕王聞知大喜,道:“此乃天賜良機,只要破了前方谷口守軍,出谷就是木底平原,地勢開闊,高句麗大勢去矣。”

正欲安排將士出擊,卻見一信使來報:“報,前鋒大將慕容霸將軍已自率本部人馬,擊退守軍”。

王帳之中諸事紛雜,使者,傳令兵紛至沓來,燕王原也沒在意。卻聽到“慕容霸”一詞,甚為關心。

“什麼,再說一遍。”燕王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慕容霸將軍已自率本部人馬,擊退守軍。如今谷口洞開,大王可遣大軍速抵丸都城。下”

“兵貴神速,霸兒勇不可當,克丸都首功就是我兒。”燕王大喜,欲整備兵馬出谷口直抵丸都城下。

卻聽得左長侍鮮于亮進言:“私自發兵,未請王命,是否……”

燕王嗔怒:“迂腐,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戰機稍縱即逝。霸兒勇略”。

這鮮于亮原是石趙降將,燕王喜其勇略,為收攏其心,妻以崔毖之女,一直讓他在軍中任職。雖已升為左長侍,處事依然小心。如今被燕王一說,倒備覺自己膽小了。

來到丸都城下曠野之處,只見王釗已收拾殘兵正準備往都城敗退。

前鋒慕容霸與慕容翰併力向前,追逼甚急,以不使高句麗兵入城為要。霸兒已取首功,作為王伯,慕容翰不甘落後。只見胯下那匹燕山雪如一柄白色利箭直插高句麗軍中。那慕容翰自率前隊衝入敵陣,左衝右突。那慕容霸也不敢落後,一匹烏騅殺入。這陰山雪和烏騅馬一黑一白如同雙煞,敵軍竟近不得身。

前部燕軍在主將的帶領之下,銳不可當,人數雖少卻絲毫不落下風。只見兩軍混戰,馬叫嘶鳴,刀劍相接之聲不絕於耳。

前鋒已然交戰,燕王慕容皝加快大軍的行軍速度,令中軍速速往前推進。

不知是不是受了剛才燕王言語之激,卻聞鮮于亮對眾將士說道:“臣以俘虜蒙王國士之恩,不可以不報,今日,臣死日也!”獨自和他的親信衛隊,數騎殺入高句麗陣,所向摧陷。

原本高句麗軍與燕軍前隊尚能相持,如今因這數騎的加入,局勢陡然傾斜,高句麗軍本就是敗退之師,戰意不堅,突逢變故,軍心已亂,果大敗。

燕軍見此情形,此時已無前鋒中軍之分,眾將士已不顧連夜趕路的疲勞,紛紛爭前殺出,意欲掙得一功。

卻見左長史韓壽拍馬趕到,於亂軍中斬高句麗將阿佛和度加。至此,高句麗軍士已是兵無將領,將無戰意,任憑高句麗王親兵揮動王旗指揮,已無人聽其號令,眾人皆四散潰逃。

只見那高句麗王王釗,連親信也不要了,單人單騎往北逃竄了。

此時丸都城內已得知其王逃走,如今已是一片混亂,百姓王公貴族競相逃命,大軍不費吃灰之力進入丸都。

進入丸都城前,燕王特命慕容霸、慕容翰,為開路先鋒,昂然進入丸都城,享受受降之榮耀。另外命輕車將軍慕輿泥繼續追擊出逃的高句麗剩餘王族,力圖全滅其族,不使其死灰復燃。

這時燕王在眾將士的簇擁下,進入高句麗王城,端坐於其王座。眾將士皆喜,分立兩列,站定。

卻見慕容皝、慕容翰、慕容霸三位王族倒俱不見喜色。

眾人已然陰了,此戰於這大軍已堪稱完勝,破敵軍入都城,這高句麗再也沒有實力作亂於燕國東境。但北軍到現在遲遲沒有訊息,眾人不由的擔心起來。

“父王,兒臣願率一隊,前去接應。”慕容霸見眾臣皆無反應,心憂道,“王長史,忠勇可嘉,唯其如此,我燕軍更應該向北接應,不使勇士屠戮。”

“霸兒,軍旅之事,千頭萬緒。今高句麗新平,人心不附,加之北道之敵甚多,軍少則力有不及,軍多恐丸都城生變。”燕王顯然沒有被眼前的勝利衝昏頭腦,今猝然奪下丸都城,牽涉甚多,若驟然分兵,甚為不妥。

“燕王所言甚是,霸兒,你心意伯父知曉,但現在局勢微妙,還是等前方軍報吧。”這慕容翰心存對王長史感激,但如今之情勢只能等。

“報,使者來報。”只見殿外有一信使飛身下馬,速呈軍報而來。

“快快。”慕容翰等不及信使停下,便朝殿外去取,轉身直接呈給燕王。

“燕王,可否是王長史軍報?”慕容翰焦急的問道。

只見燕王匆匆閱過,眉頭漸漸舒展,緩緩說道:“軍報倒不是王長史的,但也不失為一樁好事”燕王閱罷,傳之眾將,道,“慕與泥已擒獲高句麗王老母和其妻子,其母族盡為我所獲。”

韓壽上前道賀:“擒此二人高句麗必受我牽制。”

卻聽見鮮于亮嘆氣道:“若擒得高句麗王,堪稱完勝。”

燕王正欲傳令讓此信使帶口諭,讓慕與泥再追殘敵。卻見又一信使到,此人身披數創,披頭散髮,流血不止,鎧甲殘破,馬哀嘶鳴,用盡最後一絲力氣,衝到殿前。

“北……北軍急報。”信者說完便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