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之那慕容翰的大纛旗立於燕軍中軍之內。旗上大寫一個“翰”字,守城士兵見此俱已膽寒。不多時燕軍便拿下了令支城。

卻見城破之時,那段遼攜段龕,段勤,段思等段部王族出奔石趙。

到底是料想不差,慕容霸於這密雲山中截獲敵之去路,不料此時石趙派兵接引,慕容霸與高弼只得奮力死戰。

“慕容霸,情勢危機,乾脆殺了段遼,已絕趙望。”說罷高弼正欲向段遼砍去。

“萬萬不可,敵國君主,我輩豈能善斷。”說罷伸出彎刀擋住高弼。

只見那趙軍從南面似潮水而來,高弼和慕容霸且戰且退,漸漸往令支城退卻。

那燕軍,前有趙兵突襲,後有段部敵首在軍中,力有不及。

只見那兩軍相接之際,那段部眾人趁燕軍排兵間隙徑直往趙軍方向殺出。

那慕容霸和高弼拍馬上前,意欲阻止,到底那段氏眾人也是久經戰陣。只見那幾人左衝右突,相互掩護。漸漸向趙軍靠攏了,那趙軍也向那幾人衝來。只見段龕,段勤,段思等人強突出重圍,那段遼將要突出之際,那慕容霸從側面殺出,其馬大駭。那段遼從馬上跌落,周邊軍士憤而欲斬之,高弼制止。

慕容霸喝道:“眾將收兵,非我令不得戀戰。”眾將士急急向令支城進發。那趙兵見燕軍軍容漸整,難尋戰機,便也往趙境退卻。

“到底使段龕、段勤、段思等人逃脫,我燕國有隱憂。”高弼憂心忡忡的說道。

慕容霸倒也是自責不已,自請上表請罪父王。

燕王慕容皝自領軍入令支段部王宮,卻見段部不惜民力,那宮室比之棘城燕王宮更顯寬大,這段部首領所走甚急,宮中眷屬,各部官長,皆未帶走。加之那燕軍所過之處秋毫無犯,段眾皆安。

“報燕王,陽裕已至宮外。”一軍士急急向燕王處而來。

燕王聞之大喜,欲親自出迎。

慕容評憂懼,向燕王說道:“今段部新附,恐其有詐,望王兄三思。”

燕王不以為意,說道:“評弟毋須憂慮,孤正欲取天下。陽士倫,段部人望,若收的此人,段部臣民必傾心相歸,我燕國無憂。”

“大王雅量,雖周公不能比,臣之族兄能歸燕國帳下,我燕國,陽氏宗族之幸。”陽鶩搶先一拱手道。

言罷,燕王衣冠都未整理就去迎陽裕。

“先者曹操跣足迎許攸,今下臣得遇燕王禮遇過甚,不勝惶恐。”這時來到殿門口的陽裕見燕王親迎,甚為拜服。

燕王攙起陽裕,牽手向宮內而去。“古語有云:“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孤得卿一人勝之千軍萬馬。”燕王緊握陽裕的手道:“我燕國征伐段部,所獲最甚者,莫過於卿。”

忽聞一傳令兵疾馳而入,高呼道:“急報,急報。”

那慕輿根接過急報,急急呈向燕王,燕王看之大驚,“不好,我兒危矣。”

眾將士傳閱急報,慕容翰向燕王稟道:“燕王少憂,臣久在段部,其與石趙乃貌合神離,雖訂盟誓,必不會傾力相救。且我燕軍已入令支,大勢已定,趙軍見戰機已逝,必不來救。”

慕容翰就在段部,對其情勢頗為了解,言及此,眾將心稍安。

“是霸兒!突遇趙軍,若無勇略,其勢必危。”燕王懊悔道,“為父疏忽了,驟當大任,到底年輕。”

“燕王,臣欲領兵前去。”只見慕容翰一個箭步而出,“侄兒勇略,臣甚為欣喜,我燕國失臣亦可,然侄兒年歲尚輕。”那慕容翰轉身對眾臣說道,“我觀此兒勇略過人,若假以時日必為我燕國一柱,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臣必拼死救出霸兒。”

只見那慕容翰正欲離開宮門,忽見一信使又至。

燕王拆開此表奏,閱過,大笑。

眾人心下皆困惑,慕容評上前問道:“王兄,此急報內容幾何?”

燕王將急報傳閱眾將。

燕王道:“到底為父未曾錯愛他,霸兒好勇略。”

眾將看過此報,皆知慕容霸已安然脫險,押敵首段遼往令支城的路上,雖表奏中自責放跑了段氏其餘宗族,然獲此敵首已是大功一件。

眾將齊聲喊道:“恭賀我王,擒獲敵首。”

那慕容霸領軍自己密雲山敗退而來,原想著自請上表,心下已然做好了貶官削爵之準備,只見慕容霸暗暗欲從偏門進入令支城,未曾想城門守衛,拒絕慕容霸入城的請求。

“高兄,這回我們還是回東庠學舍再讀幾年吧,事已至此,我自請罪於父王於你無關。”慕容霸懊惱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