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陳嶼與徐吉州的經紀人就徐吉州的導演合同進行了談判,雙方談了一整天,還算比較順利的達成一致。

徐吉州的導演薪酬50萬元,從簽訂合同起正式開始《心理罪:第七個讀者》的籌備工作,同時兼任一個劇本的編劇。

劇本方面陳嶼不打算親自寫,也不準備提什麼建議。《心理罪》的劇本比《隧道》麻煩多了,還牽扯到一些犯罪和執法部門,中間要大量查詢資料,編劇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太多。

瀚海娛樂本身就有編劇團隊,陳嶼和徐吉州花費一段時間確定了大綱和主線情節,最好能請到雷老師,由他參與到《心理罪》的編劇工作中。

導演方面,已經確定了由他執導《心理罪》全系列。

另外,可能是被陳嶼的誠意打動,徐吉州答應將《城市之光》的影視版權原價轉讓給瀚海娛樂。

並且,陳嶼還親自找到了雷老師,和他見了一面,當面邀請他參加《心理罪》全系列的編劇。

搞定徐吉州後,瀚海娛樂已經擁有了《心理罪》系列的影視版權,並且擁有後續影視使用權。

也就是說,可以繼續在《心理罪》五部曲的基礎上,拍攝續集電影。

能拿到這些,陳嶼當然也開出了不菲的價格。

為了這個後續的改編權,陳嶼可是額外付出了不少。好在,談判比較順利,加上邀請到雷老師參加編劇工作,最終,他也沒有過多的要求,同意了這筆交易。

編劇到位後,陳嶼連同徐吉州和雷老師,以及瀚海娛樂的編劇團隊,討論了改編問題。

要說這個編劇小組,經驗最豐富的無疑是徐吉州了。

他執導的罪桉題材電視劇作品,基本上他都是編劇。

可以說,徐吉州的才華是有的,作品也獲得了大眾的認可,陳嶼也願意信任他。

陳嶼相當看重這樣的履歷。因為他也需要徐吉州領導編劇小組,在制定好的框架下編寫劇本。

在瀚海娛樂的會議室,陳嶼與徐導和雷老師,以及公司編劇深入的談了一次,特別是關於劇情走勢和人物性格。

“徐導,雷老師,《第七個讀者》是一部商業電影。”陳嶼將大綱交給兩人後,說道:“說說你們的改編思路吧。”

雷老師首先出言道:“我的書叫心理罪,必然需要著重描述主人公的心裡,推理也許我不是最在行的,但是罪犯和主角成長的心裡過程,我自認為還是描述的不錯。”

說完,雷米看著兩人想要得到反饋。

沉思片刻,徐吉州搖頭道道:“大綱的故事線非常明確,劇本編寫要注意敘事節奏,現在觀眾對於商業電影的敘事節奏要求越來越快,我認為故事節奏必須緊湊,劇情不要太複雜。可以著重描述主角和反派的心裡過程,但是電影篇幅有限,我們不能浪費時間描寫並不太重要的內心世界。”

“如果不描寫內心世界,這還叫心理罪嗎?而且不不描寫的話,反派的行為不會很突兀嗎?”雷老師不太滿意。

徐吉州平靜的說道:“簡單交代就可以了,我們國家的觀眾並不喜歡深究罪犯到底經歷了什麼心路歷程。他們只想要壞蛋受到審判,冤情得到伸張那就足夠了。”

陳嶼認可他的說法:“劇情不要燒腦,也不要雲裡霧裡的描述犯罪者多嗎痛苦,多嗎不容易。比他不容易的多了,這不是犯罪分子作桉的理由,也不值得同情和原諒。”

“對!”徐吉州不愧是老道的罪桉劇導演和編劇:“故事要簡練,要保證絕大部分觀眾輕輕鬆鬆就能看懂。真正值得同情的是無辜的受害者,反派一定要塑造的足夠的邪惡,否則,他受到最終審判時,觀眾很難有暢快感。”

雷老師聽後,皺了皺眉頭,但是沒有再多說什麼。

他知道和電影不同,編劇在改編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取捨。

相較於電影,他還是更欣賞劇版,畢竟劇版可以說是最遵循原著的一版。

陳嶼見雷老師這個原作者不再反對,便繼續問道:“角色改編大家有什麼建議嗎?”

雷老師興致勃勃的說道:“我的意見是以兩條感情線為紐帶,一條明線,是方木和陳希。一條暗線,是吳涵和孫梅。”

陳嶼轉頭看向徐吉州。

徐吉州想了想,說道:“角色方面,我們的主角只有方木,警方是邢至森。反派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吳涵。”

“原作中,陳希的作用不大,她用處就是讓方木感到愧疚而已。女主角花瓶化,更多是作為方木身邊的符號而存在。”

陳嶼輕輕點頭,說起來歷代的改編,對陳希的處理大致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