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嶼兼任製片經理,像其餘的製片人、副製片人、助理製片人、外景地經理、外景地搜尋員、製片協調員和技術顧問等製片組成員,除了柳燕和阿朱任製片人外,其餘職位全都透過對外招聘而解決。

華夏的電影工業,不說達到了成熟階段吧,但是基本和主流沒有區別了。

與電影相關的各種大學和專業都有,每年畢業的人才也不少。只要資金到位,各方面的人才不是問題。

再加上還有橫店等影視基地,這些地方也從來都不缺少電影人才。

因為可以預見的未來,陳嶼在瀚海娛樂的經營上,並不準備搞壟斷式經營,那種經營方式風險太大,企業也會變得巨大無比,這與主流相駁,搞不好幾個專案失敗,公司就垮了。

還是外聘制好,現在華夏的電影公司也基本都是外聘制。

日後,等公司專案增多,甚至會外聘制片人全權負責一個劇組的工作。

這是非常可能的,陳嶼腦海中的專案還多,但是離記憶中的極限越來越近,沒有時間讓他慢慢來了。

也許一年十個專案,有兩三個專案一起開始,當這種成為常態,外聘的製片人也就成了必須。

華夏專業的製片人也是一抓一大把,這就不用細說了。

完成這些職位招聘的同時,也搞定了特效特技團隊,在與bottleship vfx談判之後,以400萬美刀的價格將部分拍攝特技和後期特效外包給了由ev創立的這家電影特效工作室。

bottleship vfx是一家專注於火、水、粒子和破碎等眾多畫面元素創作的工作室。

他們全程參與了《尋龍訣》和《流浪地球》的特效製作,這家位於保加利亞的外向型工作室,其專案主要以故事片為主,此前一直專門從事需要大量動態(模擬)的專案。

一部大製作往往不只一個特效團隊,比如《尋龍訣》和《流浪地球》,這兩部電影都有六家左右特效公司參加。

除了bottleship vfx,還有天宮異彩等特效公司。特效總投資更是達到了700萬美刀,聽著這個價格很高。

但是這個價格是兩部電影的打包價格,這樣評均下來,價格就比較低了。

從前期籌備階段開始,幾家特技特效團隊就要全面進入劇組,一直到後期製作結束才能退出。

後期製作方面,陳嶼也在同步推進,以五十萬的報價,搞定了阿鯤的配樂團隊,這個團隊包括作曲、編曲、編排、錄製、裝置、器材、版權和剪輯等等,總計有十幾人。

這也算是國內電影配樂行業的後起之秀,收費較低的。

對他如果沒有映象的話,他參與配樂的《我和我的祖國》,《流浪地球》,《功夫熊貓3》和《十二生肖》大家一定看過。

隨著《隧道》和《釜山行》兩個專案開始運作,瀚海娛樂又進行了一次招聘。

這次招聘了不少人,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為兩個電影專案服務。

新增加的員工的薪酬,並沒有帶來多少壓力,只要有電影專案運作,員工薪酬都會從劇組支出。

陳嶼透過玻璃看了眼外面略顯擁擠的寫字間,未來公司還要增加人手,現在的寫字樓太過擁擠,已經滿足不了他的需要了。

也許重新租幾層辦公樓是個好主意,或者,等星空互娛的辦公大樓搞定了,瀚海娛樂也可以搬進去。

除了辦公樓,還有一個問題陳嶼比較在意,那就是發行。

手中沒有發行能力,到底是受制於人。而且,他還要分潤不少利益。

總票房的百分十幾的發行費還是太高了,這筆錢與其讓別人賺,還不如自己賺。

只是自己從無到有的鋪開一個渠道太慢,太麻煩,他本人更傾向於收購一個現成的發行公司。

還有一個就是線上票務平臺,這個平臺,他看上了時光網和影託邦。

時光網是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電影媒體與電商服務平臺,擁有電影媒體門戶、直播與電影衍生品電商業務,從影訊查詢、線上訂票與選座,到正版授權的電影衍生品。

時光網的估值在兩億左右,有小道訊息,萬大看上了時光網。如果這個訊息是真的,那陳嶼也可以宣告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