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這樣一個年功序列、重視前輩階層秩序的社會。

東京電視臺的《新聞半小時》曾經做過一期企業採訪,主要問題是“如何看待新人對於前輩提出意見?”

得到的回答都很強硬:“你是什麼東西?你才幹多久?你敢跟我提意見?”“搞實務的永遠比不上搞行政的。”“讚美他是你唯一的權利!”

這是東京這些大型企業內的普遍氛圍和現象。

只有本田宗一郎的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是一個例外。

本田宗一郎提倡的,是“全員管理,彼此承諾”的管理哲學,這不是單純的一套方法,而是一套有生命力的體系。

而這個體系的基石,則是本田大量的中下層技術工程師,隨時可以向上層提意見。

本田整體的企業氛圍,有著一種幕府末期,中下層武士,發揮“下克上”藝能,維新救國的感覺。

………………

因為汽車是一個龐大、精細的商品,少數天才在提供一個完善產品的過程中,大量的負責又有一定創新動力的工程師,質檢員,工人,是決定車廠能不能做好的關鍵。

但是,這也決定了汽車工業不是一個金字塔結構。

像金融業一樣靠頂端的少數領頭羊去帶領,下面的交易員去交易就可以了。

汽車工業是一個紡錘型結構,需要靠大量有主人翁意識的中低層去探索,並且踐行對產品的持續改善和開發。

………………

本田是“遠州精神“的產物之一。

靜岡縣浜松市以製造業、煎餃、美女和學霸,聞名天下。

區區1558平方公里的市裡孕育了大量的知名企業。

本田宗一郎也是出生在浜松市附近的湖西市。

本田,鈴木,雅馬哈,航空自衛隊都誕生於此。浜松人對於製造業的執著可見一斑。

本田技研工業,所有的部門幹部,都是技術系的人物,營業和事務系的人,最高位置就是副部長。

豐田是”為了造車而開發技術“,豐田和原世界龍的國Te一樣的戰略,沒有摩托,我們就買雅馬哈;本田做了機器人?那我們也跟著做;本田要做飛機?那小誰,趕緊去出資三菱飛機!

那本田就是”因為有了技術所以造車”,執著於技術領域的突破,屬於“就是為了這點醋我才包了這頓餃子”。

………………

東京都港區六本木321,更木劍八剛回到辦公室,楓花練就走進來說道:“臺長,有一位中曾根康弘先生,早上九點就到了,等了你一個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