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看似只是簡單的兩個字,但它所代表的東西,卻包含了太多。

光是流程,就可以分成,現場急救、轉運急救、院內急救。

院內急救又可以分成急診科內的處理與專科處理!

病人到了醫院裡後,才有足夠多的專科醫生來進行各亞專科的專科會診,才算是有條件接受到最好的醫療條件。

在院內急救之前,不管是現場也好,還是在轉運的途中也好,醫療資源都是有限的。

就好比現在,即便是舉全省之力組建的專家醫療隊伍,也無法保證每個病人都能夠擁有所有專科最為官方和權威的醫生能第一時間處理。

不是沒有這麼多人,也不是臨時找不出來這麼多人,而是。

場地有限,人太多的話,那麼就會非常擁擠,反而影響和耽誤急救的流程進行!

但是,不管各種急救,都只有一個目的。

保命,保住命,還是保住命!

先救命,再治病,這是急診和急救永恆的話題。

在病人達到亞專科之前,所有的一切努力,就是為了保命。

而急救之中,最大的生命威脅之一,便是休克,特別是失血性的休克!

失血性休克,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就是一種時間性累積的,持續性失血的過程,也就是說,每多耽擱一秒鐘,你的心臟就會往外泵出一次迴圈血,然後在破口處,血液離開你的身體,讓全身迴圈血量逐漸減少。

積少成多,便要了命。

所以,時間,也是生命,是永恆的話題。

但是,若是能夠在現場急救的過程中,便把血給止住,那麼將會極大程度地降低休克的風險,轉運的120急救車上,可以完成迴圈血量的補充過程,可以最大程度地堅持到你到醫院,接受到專科醫生的治療。

保住一條命。

生命,才是最珍貴的東西。

楊弋風聽了周成的話後,往後倒退了小半步,問:“你打算怎麼做?”

周成要做的,其實就是血管探查術+止血術。

止血,有物理止血,有電凝止血,還有其他各種止血方式,但是周成要做的,更為極端,直接把血管扎掉止血!

這是非常有效的機械性應對因素,看似暴力,但也是現代醫學的魅力所在之一。

最樸素且直觀的一種表現便是——

在古代,女子生產,是一道需要用生命去闖的坎,主要有兩大風險,一是羊水栓塞,二便是產後大出血。

栓塞的機率不高,即便發生,也要看栓塞的大小,然後做PCI等應對。

但是,產後的大出血,便可以在介入的幫助下,輔助栓塞掉相應的動脈,極大程度地降低了產婦的死亡率,這是最直觀的表現。

周成現在要把肱動脈給扎掉,其實也就是同樣的思路。

不過,血管探查,若是在手術室裡,隨便一個骨科的研究生都能做得來,但這是在現場!

條件簡陋,各方面因素混雜,甚至,就連止血所用的電凝刀都沒有。而且在做動脈探查時,需要面臨的其中一個風險就是切破大動脈與大靜脈,加速出血,加速休克!

周成此刻已經戴好了手套,指了指旁邊小瓶裝的絡合碘,說:“消毒,小切口,鈍性穿破肌肉間隙。夾閉。整個過程順利的話,可能也就是一分鐘多的時間。”

“沒有尖刀與圓刀的介入,血管鉗破開血管的風險較小!”周成這話是對皮登山講的。

皮登山如今是這個小隊的領隊,周成是楊弋風叫過來的助手,所以,他若是要操作,首先得徵得皮登山的同意。

皮登山一聽只要一分鐘多的時間,立刻道:“那周醫生你趕緊搞啊。能爭取更多的時間的話,那消防這邊就有充足的時間把手保住了。”

旁邊的幾個消防員聽到這話後,則是說:“如果時間充裕的話,給我們二十幾分鍾,還是可以把手給拿出來的。”

並不是不行,之前只是聽說這個人如果不及時弄出來,人會死。

二十多分鐘,誰知道他會多流多少血?

人死了,手保住了,有什麼用?他們這才請示了上級,派了專家隊過來,本來說要截肢把人給拖走,但現場截肢的場面,還是頗為滲人的。

他們雖然見識過,但也不想再見識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