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只希望,神神保佑羅旋人家那幾位知青,以後能夠做大官!做掌管一州一府那種大大的官!”

塞北人淳樸,他們的願望也很簡單。

就像這個黃老漢一樣,他就希望那位能給他帶來九大碗吃、逢年過節能多給他分點肉的知青羅旋,以後能當大官。

這樣就能讓更多的人,都過上好日子。

或許不少人以為,上山下鄉的知青們,是去接受貧下中農的教育。

那麼這些知青到了農村以後,就會加起尾巴、老老實實的虛心向老農民學習農耕知識.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尤其是在早期,知青的地位很高。

這些從城裡來的知識青年,他們有文化、有見識。出口必是指示、閉口必定是時下最流行的歌名語言。

時不時的,知青們還會來兩句農民伯伯們聽不懂的,那種不明覺厲的時髦詞兒。

在這種情況下,

可想而知:知青們怎麼可能會靜下心來、老老實實的去學習播種、漚肥,養雞養豬呢?

遇到老實一點的知青還好,他們頂大也就是在生產隊裡耍耍嘴皮子,偷偷小懶。

靠著他們自身的超前見識,收穫村裡那一幫子小年輕兒、小姑娘們的崇拜之情。

以獲得的心理上的滿足。

這種知青被稱為嘴炮。

像這種知青,還算是老實人了。

若是遇到那些、在生產隊裡受不了那種艱苦,始終不太願意參加勞動的知青,也不在少數。

但是這次來十里鋪生產隊插隊的知青,與上面那兩種知青都不一樣:

像羅旋張曉麗、彭勇,哪怕就是隔壁生產隊許大良那樣的知青。

絕對算得上是知青裡面的楷模了。

——至少,這一批知青不惹事生非。不管他們建設水利工程的方式方法,對不對、有沒有成效?

但至少羅旋和許大良這些知青,還是屬於那種實實在在、只顧著埋頭做事的人。

所以黃老漢是實心實意的,打心眼兒裡祝福些知青們前途遠大、仕途亨通。

初二這一整天,羅旋跑遍了整個十里鋪生產隊、所有社員的家裡。

結果收穫了好幾籮筐的感激話、無數杯社員敬的烈酒,和一身的疲憊。

等到羅旋拖著疲憊的步伐,回到自己的知青點,此時黃萱和張曉麗她們已經做好了晚飯。

“很累嗎?”

張曉麗接過羅旋脫下來的棉大衣,站在窯洞門外一邊拍打一邊問,“其實,今天你可以不去鄉親們的家裡拜年的。

你看啊,到了晚上你還得陪我們去看打樹花,逛九曲.就你這滿臉疲憊的樣子,我哪還忍心扯著你去呀?”

黃萱給羅旋沏茶,“就是呀,你看我們這些官莊的知青,要麼就是躲在窯洞裡歇著,要麼就是在駝城還沒回來。哪像你這樣四處奔波、去挨家挨戶的給別人拜年?”

羅旋隨口問一句:“怎麼,許大良他們還沒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