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裡的蘑菇的產量,現在似乎已經穩定下來了。

這些蘑菇並沒有像一開始、剛剛移植進來的時候,那樣不斷的裂變、擴張。

看來,空間裡的資源終究還是有一個臨界點的。

當某個品類的農作物達到了一個上限的時候,那種植物所需要的各種養分,就會被空間自動限制住。

從而不會使得某個品類的作物,獨霸整個空間。

想想都覺得這個空間還是蠻科學的,就連後世,也提倡兼種套種哩!

羅旋估計:如果要想再提高蘑菇產量的話,恐怕就只能去尋找玉石回來,給空間充值。

只有這樣做,才能讓空間的總體面積變的更大,從而才能收穫更多的農作物。

目前,

其實容易、最能給自己帶來效益的,就是這些隔三差五就能採摘一次的蘑菇了。

現在把蘑菇、甲魚、鱔魚拿出去賣成錢,把它們都變成流通貨。

這對於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維持自己的日常開銷,作用還是非常巨大的。

但要是再過上半年左右,錢的作用就會明顯降低很多,到了那個時候,唯有糧食才是真正的流通貨。

羅旋在空間裡粗略估計了一下:現在這裡面剩下的玉米,大概還有800多斤、不到900斤的樣子。

而已經收割好的稻穀,羅旋將它們裝進麻袋裡。

最後按照麻袋的鼓脹程度,大致估摸著,這些稻穀應該有1000來斤。

如果拉到糧食加工房去脫殼之後,應該能夠得到680斤左右的大米,還有320斤左右的米糠。

以4分地的面積,收穫了和後世6分地差不多的稻穀產量。

看起來,空間裡稻穀的畝產量,倒也算不上特別的厲害。

只不過,在空間裡種植的是旱稻!

像後世寮國那邊、還有彩雲之南那邊的旱稻產量,可沒法和水稻比。

旱稻本來畝產量就低,再加上鼠患的禍害,一畝旱稻,能夠收穫900斤都不錯了!

這還是後世的改良品種。

而且還得有大量化肥、農藥助力,才能達到這個產量。

算下來,空間裡的糧食單產比外界高了很多,再加上一年可以種植很多茬。

裡裡外外一算,在空間裡面種植莊稼,還是大有可為的。

盤點完自己的家當。

羅旋坐在空間裡,開始仔細評估自己手頭上的這些糧食,到底夠不夠用?

只有把目前自己的需求算清楚了之後,羅旋才能決定下一茬莊稼。

到底是種紅薯,還是玉米?

或者是擴大旱稻的種植面積?

反正人的口糧,要優先滿足。

但空間裡面這些動物們所需要的飼料,也不能出現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