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拖拉機還是純進口的,賣的死貴!

要等到了五.八年,我們國產第一代“東方紅”拖拉機,才會正式下線。

東方紅拖拉機,是仿製的蘇連“德特五四”型號。

這種拖拉機,分為履帶式和四輪機頭牽引式。

但不管是老大哥那邊進口的“德特”,還是捷克進口的“zetor”拖拉機,它們都是用方向盤駕駛的牽引式拖拉機。

這種拖拉機,維修費勁,而且費用高昂。

而國產拖拉機也差不多。

因為東方紅拖拉機剛剛開始國產的時候,由於技術還不是特別成熟,所以早期產品毛病很多、維修起來也很困難。

羅旋可不想買花上大價錢買上一堆廢鐵回來,那可就麻煩了!

萬一給自己扣上一頂“浪費集體財產”的帽子。

那能讓人渾身酸爽,三輩子翻不了身.....

好在羅旋打問有沒有手扶式拖拉機的時候,聽到姬續遠無意之中曾經提過一句:手扶式拖拉機?

有!

只不過...這種手扶式拖拉機,是米國進口的。

姬續遠擔心以後使用起來,有一定的風險...

據姬續遠說:解放前,他姬續遠算得上是榮威縣裡、甚至是江內地區,少數具備購買的起小汽車、拖拉機的能力的人物之一。

所以,

羅旋現在鼓動著姬續遠去買的,就是解放前,我國從米國那邊進口的那批手扶式拖拉機。

早在四.七年的時候,我國便引進了一批手扶式拖拉機,在南方省份進行適應性試驗。

真正國產的手扶式拖拉機,也得等到五.七年,也就是明年,才能在武漢通用機械廠試製成功。

等到量產,得到了五.八年,第一輛“工農—7”才能正式下線。

只不過,

現在巴蜀省的省農機站,和江內地區的農機站的庫房裡,還有放著幾臺從米國進口的手扶式拖拉機,一直積壓在庫房裡吃灰。

早些年,整個巴蜀省一直都是處於兵荒馬亂的狀態。

以至於解放前進口的那批拖拉機,東廣省、西廣省分走大部分。

然後當時的果民府,考慮到數十萬要員、家眷一下子湧進山城裡生活,以後的糧食問題,恐怕會愈發嚴峻。

所以為了扶持巴蜀省的農業生產、果民正府打算用機械化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

因此剩餘的拖拉機,便被逃到巴蜀省避難的果民政府,給統統帶了過來。

想法很美好,現實就是一地雞毛。

果民正府的基層組織力不行,而且貪腐橫行。

不少當地人各級官員,一見到這些“洋機器”,首先想到的就是把這批拖拉機據為己有。

然後再慢慢私自倒賣出去、中飽私囊。

但後來遇到軍閥混戰、土匪肆虐,再加上我軍又快打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