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百年前的老報紙,順便記得的(第1/3頁)
章節報錯
“就在博物館外面的村落裡面。”
寧帆開口,現場眾人都直呼不可能。
蔣鴻光都苦笑起來。
“寧大師,當初挖這附近的時候就考慮過這個事情。”
“兵馬俑單個重量要超過一百千克,有些甚至達到兩百千克,又是運送不便的陶器,所以選擇的地址只能在附近。”
“我們早都在附近發現了秦代的窯廠地址,地上窯和地下窯全部看過了。”
“還有幾座正在建立博物館外圍場地,要是有這個東西,不會瞞過的,畢竟裡面都是一寸寸刷過去的。”
“還發現了許多燒製到一半的兵馬俑殘片。”
“都對的上。”
“要說窯廠裡面有這個,真的是不可能的。”
蔣鴻光說完,周圍的博士們也點點頭印證這話沒錯。
“我們幾次來這邊做實踐,都是去窯廠那邊進行挖掘和測量的,基本上達到了掘地三尺的程度。”
“有一個甚至挖出來了戰國的陶窯痕跡,要是有這個肯定不會錯過的。”
袁鹿和晚明月也跟著點頭。
“我們的學生,別的實力不確定,可是在這一點上絕對沒有問題。”
“跟我們跑了幾十個地方,勘查挖掘都沒有過遺漏,還數次發現核心線索。”
說起學生,兩位院士也有些自豪。
畢竟院士很多,可是要有這個成績的學生的院士還真的是一隻手數的過來。
寧帆聽他們說話,搖搖頭。
“我說的不是那些古窯,而是現在正在使用的窯口,你們看過麼?”
“你們現在找到的基本是下河村那邊的古窯。”
“距離遺址不過百米左右,可是那邊的窯址對不上,還有另外的窯址你們沒有勘察。”
“史料記載秦始皇兵馬俑燒製的時候窯口近二十個,分別按照俑的身份不同來燒製的。”
“這種方法用現在的思想來看,其實就是考慮到流水線生產後的高效和穩定。”
寧帆未說完,一名博士生就叫起來。
“不對!”
“要是這樣製作,不可能有這麼多人像臉部表情不一樣的。”
“這做不到!”
“光是現在已經挖掘出來的足足有近萬個人俑,這麼多面容表情,就算是分攤下去,也不可能沒有一點重複的。”
“何況流水線工作,不可能沒有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