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帆看到寶友的疑惑,隨手畫出一張草圖。

眾人看著眼前的東西有些目瞪口呆。

寧帆寥寥幾筆竟然是畫出了剛剛這個奇特木器的三檢視,還一板一眼講解起來。

“寶友,你們看這個東西,中間的橫樑其實是留給你們掛針的。”

“下面有方位,上面固定好,只要看中間用蠶絲懸掛的磁針的指向就可以判斷南北了。”

說完還找出一段說明。

“沈括《夢溪筆談》中就記載過這個方法,以芥子許蠟,綴於針腰,無風處懸之,則針常南。”

“這就是關於懸掛式指南針的說法。”

“而夏國早在戰國時候就有使用司南的記錄。”

“最早時候是在青銅盤上放置一隻天然磁石製作的磁勺,用來辨別方向。”

“青銅盤上面一共有二十四個方位,使用的時候必須保證水平且四周沒有任何鐵器。”

“這是夏國最早的指南裝置,一直使用到宋代,才出現人工磁石,替代了原本的天然磁石。”

寧帆這話說完,直播間內全部傻眼。

“宋代就有人工磁石了?”

“我以為這東西是現代才有的。”

“別說,我也以為是最近幾十年才有的這東西。”

看到寶友們的話,天都大頑主搖搖頭。

“寶友,這就是你們真的不懂了。”

“五千年前歷史上就有磁石的記載,而夏國也是在兩千三百年前就開始使用天然磁石。”

“宋代時候,有人將鐵質的針在磁石上摩擦,得到了最早的磁針。”

“後來還有用淬火技術來製造磁針的。”

寶友們聽著這種方法都覺得稀奇,他們之前可沒有聽過這樣的製作方法,紛紛讓頑主寶友解釋一下這是什麼原因。

“嗨,這有什麼原因,小學沒學過自然與科學嗎?”

“鐵質的針在磁鐵的作用下,被磁化作用後呈現出兩極分化,這就是瓷針磁化的原理。”

“不過淬火那個原因複雜一些。”

“具體辦法我不懂,反正就是加熱之後將瓷針放在正北正南方向,讓地磁場影響鐵針內部的原子排列情況什麼的。”

“淬火後排列情況固定,就形成穩定的磁針了。”

“這也是古代製作指南針的原理。”

天都頑主說完,停頓片刻。

“對了!我這裡還有個老式的指南針,拿出來給你們開開眼。”